为什么别人家的孩子都可以,自己家的孩子却不行?
为什么别人家的孩子都可以,自己家的孩子却不行?

在公园里、在幼儿园里、在学校里、在学习中、在火车上,甚至在大街上互相经过时,你有没有因为 "为什么别人家的孩子能做的事,我的孩子却不行?"这个问题而感到沮丧或烦恼过?
如果你是那种可以自信地说从来没有过这种经历的人,你可能是一位经验丰富的妈妈,在养育孩子方面有很多经验和心得,或者你是一个快节奏的妈妈,不怎么关心别人。 但是,如果你是一个正常的人,在日常生活中,一定会有把自己的孩子和其他孩子进行比较的时候,因为觉得自己的孩子不如别人而感到焦虑或沮丧。
这是因为人类对差异天生敏感。 如果相似的东西排在一起,大脑自然会发现不同之处。 如果差异是好的,我们就会感到优越,如果差异是坏的,我们就会感到自卑,这就是人类作为社会性生物的自然心理。
育儿书上说:"不要和孩子比较。
母亲自然会拿自己的孩子和其他孩子比较。 所以很多妈妈都为之烦恼。 他们非常爱自己的孩子,他们会问自己:"为什么我的孩子不能这样做?"、"我培养孩子的方式有问题吗?" --他们倾向于将问题归咎于自己或他人,并为此感到沮丧,这样不仅会影响到亲子关系,而且会影响到家庭和其他关系。
为了警示和鼓励有这种苦恼的 "太过努力 "的妈妈,育儿书籍和专家都告诫说:"不要拿孩子做比较。 当很多妈妈意识到自己应该接受孩子的身份,而不是去比较时,就会觉得很欣慰了。
排除比较教育的负面效应
但是,“比较孩子”真的是不可以的吗?“比较是不好的”,这种想法在不知不觉中变成了“竞争是不好的”,在运动会的赛跑中,大家手牵着手跑到了终点,这样的事情在教育现场实际发生了。
比如,有擅长跑步的孩子,也有不擅长跑步的孩子,在各种各样的情况下,从同一起跑线开始,在接近终点的时候步调一致,最终到达大家都没有名次的“平等终点”。确实“结果是平等的”,但是这样孩子能得到什么呢?“反正结果都一样的话,老师就说“开始!”,孩子也没必要硬跑。如果是头脑灵活的孩子的话,应该马上就能察觉到吧。
敏感地认为“不能比较”、“不能拉开差距”、“差距是邪恶的”的社会,最终会扼杀每个孩子的个性,带来一个无论怎么努力都不会有成果的、从一开始就已经决定结果的社会。 已经变成空谈的“排除竞争”产生了“恶性平等”。

"平等机会 "与 "平等结果 "之间的混淆。
"平等"这个词在财富、性别、出身等方面一直被奉为社会理想。 然而,"平等 "这个词,因为听起来很顺口,所以人人都爱听,但现在却失去了它原本的意义,成了一个空洞的词,只是 "大家都一样 "的代名词。
"平等 "的原意是 "机会均等"。 这意味着所有人都有同样的机会,无论其财富、性别或出身如何。 然而,在当今这个衣着光鲜、生活富裕的世界里,"平等 "被称为 "结果平等"。 意思是说,反正每个人得到的结果都是一致的,根本不考虑机会和过程。
比如,"机会均等 "就是每个人都有资格参加征文比赛,"结果均等 "就是每个人不管是只提交自己的名字,让父亲写,还是提交自己三天三夜不睡觉的大作,都能得到同样的大奖。
孩子们有的地方应该比较,有的地方不应该比较。
在成长的过程中,我明白了 "赞美与发展的危害 "是存在的。但我认为,人最终还是要接受赞美,认可自己的优秀品质。 我不同意连小学生田径运动会都不给学生排名,也不同意通讯本不分配数值等事情。 走到外面的世界,你会一直和别人比较。 在这之中,他们必须体验到被他人认可的满足感,拥有认可他人的宽容,确立自己的存在和价值。 我认为,孩子们带着这样的训练走向世界,还不成熟,是不幸的,也是残酷的。 但我也相信,这是一个将贯穿他们一生的难题。 什么样的教育适合孩子?
在家里比较兄弟姐妹会在不知不觉中伤害到孩子,如果你不以同样的方式表扬一个兄弟姐妹,没有被表扬的那个人会觉得自己被轻视了。
在孩子的世界里,有的地方应该比较(也可以比较),有的地方不能比较。 应该比较(或者说可以比较)的地方是 "学校",它是孩子们的公共社会,而不应该比较的地方是 "家庭",它是孩子们最后的安全逃离之地。 所以,孩子们在学校应该得到正确的比较和评价。
然而,当父母在家里拿孩子做比较,或者说 "你不够好 "时,评价就变成了孩子的自我形象。 如果父母拿自己的孩子做比较,或者说 "你不够好",孩子的自我形象就会直接受到父母话语的影响。
父母就像孩子的最后一道防线。 在外面的世界里经历了一段艰难的日子,有(不太多的)竞争和评价,回家后知道有父母接受自己真实的样子,对他们来说是一种极大的安慰。

通过正确的比较来培养孩子
另一方面,在孩子们聚集学习的地方,对孩子们进行正确的比较是好事。 你和别人有什么不同? 擅长什么,不擅长什么? 有一个正确的自我形象(自我意识)不是很重要吗? 如果努力了,就会得到适当的表扬,如果不努力,就会受到适当的批评。 但是有一个虚假的自我形象真的不好,比如因为没有比较和评价而低估了自己这个层次的人,或者有信心却完全没有根据。 这也许是孩子对别人的观察力和兴趣异常低下的原因。
正确的评价是只有在孩子们聚集的学校里才能做到的。 我相信,只要培养孩子在社会上客观地对待,在家里被接纳,孩子就会正常成长。
不要以为比较孩子就不好。 人类要想成长,就必须理解和学习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