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生活给孩子建立良好的规则意识,这6个方法很合适!

文 / 家庭育儿分享
2021-02-20 18:22

阳光宝贝童书馆

在这里,我们一起交流育儿知识,做个好妈妈!

文 | 阳光妈妈

在日常生活中,父母首先需要具备规则意识,这样才能在教育孩子、给孩子立规矩时才更有说服力。

——阳光妈妈

俗语有言: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小到孩子不好好吃饭不好好睡觉,大到孩子乱丢垃圾破坏公物,孩子缺乏一定的规则意识,对父母甚至是对孩子自身来说,都是一件麻烦的大事。

建立良好的规则意识,是孩子走向社会化至关重要的一步。爸爸妈妈们常常会头疼:“孩子犯错了怎么办?该如何让孩子吸取教训?给孩子立规矩呢?”

规则意识,其实是指发自内心的,以规则为自己行动准则的意识,比如遵守纪律、遵守交通规则、遵纪守法等。

图片来源于网络

一个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拥有一定的规则意识和能力至关重要,甚至影响孩子的一生。

没有天生的熊孩子,只有不懂得为孩子建立规则意识的父母。

事实上,父母给孩子立规矩的方式,分分钟影响着孩子大脑的健康发育。

图片来源于网络

在关于大脑适应性的研究中已经证明,重复的经验会改变大脑的生理结构,立规矩这件事情几乎每天都在发生,包含了孩子早期人生中大量的体验,因此,父母对孩子错误行为的处理方式将影响孩子大脑的健康发育。

也就是说,无论大人还是孩子,我们的行为都是由大脑支配的,父母用正确的方法教导孩子的错误行为,对孩子的大脑发育很有作用!

那么,当孩子犯错误,我们该如何借此机会给孩子立规矩呢?

1

首先需要父母拥有规则意识

在陪伴着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孩子对我们的行为耳濡目染。在日常生活中,父母首先需要具备规则意识,这样才能在教育孩子、给孩子立规矩时才更有说服力。

2

让孩子承担犯错的后果

图片来源于网络

很多时候,我们给孩子立规矩,他并不能马上理解,所以我们可以让孩子承担破坏这个规矩需要承担的后果。

比如孩子不好好吃饭,就必须承担饿肚子的后果;如果上课忘记带课本,就必须承担被老师批评惩罚的后果……

3

让孩子拥有自主选择的权力

我们给孩子立规矩,并不是为了控制孩子,而是让他们遵守规则,强化规则意识。

我们可以给孩子几个选择项,他们需要为自己的选择承担相应的后果,这样才能在孩子拥有自主选择权的同时培养孩子的爱心和责任心。

4

父母需要进行自我提问

图片来源于网络

当孩子犯错时,在我们做出情绪反应之前,我们可以尝试这样问问自己:孩子为什么这么做?我应该教导孩子什么?怎么做才能达到最佳教育效果?

通过这几个自我提问,我们可以从中洞察到孩子犯错误背后的原因,明白给孩子立规矩不是惩罚而是教导,从而制定出正确的立规矩方式。

5

与孩子产生情感连结

当孩子因为犯错处于愤怒、恐惧等强烈情绪和压力之下时,孩子关于理性的大脑是无法运作的,他会失去理解和思考能力。

在这时候,父母首先需要安抚的是孩子的情绪,与孩子产生情感连结,进入孩子的内心,用爱和温暖去感受孩子的情绪,与孩子产生共鸣,从而激起孩子对我们的信任感。

6

与孩子真正立规矩

图片来源于网络

当与孩子产生情感连结后,我们就可以与孩子讨论他的错误行为和与他“立规矩”了,也正是这个时候,和孩子讲道理才最有效果。

我们可以和孩子分析他错误行为所带来的后果,引导孩子判断“正确和错误”,让孩子通过自己的行为慢慢建立规则意识。

“孩子还小”并不是万能借口,爱孩子是作为父母的本能,能否用对的方式去爱,考验的就是父母的本事了!

图片来源于网络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