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自控能力弱怎么办?家长不妨试试“延迟满足”,培养自律宝宝

文 / 互联网幼儿教育
2021-02-21 09:23

家长们在育儿的过程当中时常碰到一个相同的难题:自己明明已经对孩子足够上心,可偏偏孩子不自律怎么办?给孩子买了课外书,孩子却偷偷玩游戏;给孩子报了补习班,孩子上课总走神。那么对于自控能力弱的孩子,家长要怎么做呢?

同事的女儿安安是个很优秀的孩子,她从小就非常有主见,性格也十分讨喜。有一次安安来我们家玩,我给几个小朋友拿了一袋糖果,可是里面的糖果个数不够几个小朋友平均分,多出来的两个大家不知道该如何处理。

这时候站在旁边观察的我想看看几个小朋友会怎么办。没多久,大家就因为糖果的问题争吵了起来:“我喜欢吃糖,我想多拿一个!”

这时候,安安让给大家安静下来,然后说了一句:“我们来玩脑筋急转弯,谁猜对了三道题就可以拿一颗糖!”,大家都觉得没问题。

看到安安的处理方式我不禁感叹,小小年纪的孩子能够做到顾全大局,真是十分难得,安安的表现不仅说明了她是个聪明孩子,她身上还有一个珍贵的特质——自律。在其它小朋友内心只想着糖果时,安安却想到了一个完美的处理方案。

像安安这样的孩子并不多,在诱惑面前懂得控制自己,同时计划好下一步应该怎么做,这是一种优秀的品质。而不懂得自控孩子在将来面对利益时,就有可能忽略了思考的重要性,被诱惑牵着鼻子走。

所以说,自律应该要从小培养,孩子才能够在将来获益。家长们不妨试试“延迟满足法”,培养自律的宝宝。

心理学家Walter曾经做过一个延迟满足实验,也叫做“棉花糖实验”

他召集了幼儿园的孩子们在一个教室里,并给每个孩子分发一颗棉花糖,他告诉孩子们自己有事要离开一会儿,在这期间内孩子们可以选择吃掉自己手里的棉花糖,但是如果选择不吃并等到他回来的孩子,可以额外获得一颗棉花糖。

结果是,大多数孩子等不到教授回来,就忍不住吃掉了棉花糖,而等到教授回来的孩子们都获得了额外奖励。若干年后教授再对这一批孩子进行追踪调查,他发现后者明显表现出更强的自律性、行动力,工作上的表现也要比吃掉棉花糖的那一批孩子更加优秀。

所以说,懂得自控的孩子并不仅仅是能够抵御面前的小小诱惑,他们的目光要比普通孩子看得更加长远,也懂得如何拟定最好的人生计划。家长们应该懂得如何利用“延时满足”法,培养孩子自律的品质。

首先,不要立刻满足孩子的要求

很多家长在面对孩子提出的要求时,会毫不犹豫地满足孩子。就比如孩子看到别人有什么玩具,感到非常喜欢,家长立马给孩子买了一个,最后会发现这个玩具没多久就被孩子忘了。其实这背后的原因就是家长给孩子的满足过于“廉价”,孩子并不懂得珍惜,而只是一时兴起对家长提出要求而已。

要想培养孩子的自控能力,家长要做到减少“即时满足”,就是不要立马答应孩子提出的每一个要求,而是让孩子通过别的方式获得奖励。当孩子想要的东西成为了一个“奖品”时,这无形之间也增加了孩子的动力。

其次,帮助孩子制定计划,养成转向思维

孩子在生活当中如果没有占据一定的主动权的话,就很容易仅仅以利益为重。例如,在孩子的内心里,欲望=物品=快乐,这样孩子就会觉得一旦获得自己想要的东西以后,自己的目的就达成了,只要快乐了就好。

就比如孩子想吃棒棒糖,家长给孩子买了以后,孩子尝到甜味就会觉得自己已经达成了目标。

但社会并不像一个小小的棒棒糖那么简单,每一个目标的设立都是为了更长远的利益,就比如多阅读课外书不仅仅是为了家长奖励的半个小时娱乐时间而已,而是为了拓展视野、增加知识储备。

所以家长应该改变孩子取得即时利益的定式思维,帮助孩子建立长远的计划,而不是仅仅顾着眼前利益。

延迟满足看起来是一个很简单的育儿方式,但是这背后却隐藏着大智慧,一个懂得撇开眼前利益,不局限于现状的孩子,在将来将更有大局观,这不仅对孩子的学习、工作有帮助,更能够让一个孩子的人生更加出彩。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