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出真理,如果说教没用,那就让孩子自己去体验吧!

文 / 翠儿说育儿
2021-03-01 09:17

很多人都是在父母的爱包围着长大的,父母总是用心的去呵护自己的宝贝,生怕冻着、饿着,但是有的时候,一些父母因为太过爱孩子,也有可能导致保护过度,最终反而是害了孩子。例如明明可以让孩子做的事,父母却因为爱孩子,不舍得孩子辛苦,而替孩子把事情都做好了。

真实故事的讲解

国庆假期的时候,天天的爸爸,带着天天回老家去度小长假,正好赶上老家的玉米收成了。而爸爸对于这种活,简直是轻车熟路,小时候经常做,就让天天自己在家,然后自己去收玉米。而天天,就这样每天天一亮就写作业,作业做完了没事干,就看电视,自己一个人玩。就这样过了两天,天天把作业做完了,无聊的他,又一个人看电视。这时,叔叔看到了,就问他要不要去玉米地,天天说,很想去,可是爸爸却不让,叔叔只好作罢。

后来,天天和奶奶说,自己一个人在家看电视很无聊,奶奶就和他爸爸说“让天天去玉米地玩吧,还可以帮帮忙,让他锻炼锻炼。”天天爸爸想了想,就答应了天天,不过让天天记住一定要注意安全。

其实有这么的一段经历,对天天的成长,肯定就多了一些体会与历练,这其实是好的,比孩子在家里,一昧的看电视玩手机这些强多了,而且电视不仅对孩子的视力不好,还会让孩子好吃懒做。

那么这么一说,是不是日常得让孩子多自己动手呢?孩子多动手有什么好处呢?

萌发好奇心,积极探索未知

孩子天生有旺盛的好奇心与强烈的探索欲,在好奇心和兴趣的驱使下,孩子会以动手的方式来了解事物的特点,探索周围的世界。比如,我一个朋友的孩子铛铛,对夹子产生了好奇心,在摆弄的过程中,他会用夹子造成小桥,然后在根据夹子、罐子等不同材料的特点,来做道具。这个时候,其实也是孩子创造的过程,如果父母能支持,那对于孩子来说,也是十分有利的。

启迪智慧,促进思维发展

不少动手活动中,蕴含了专门的技能与概念。比如,事物的颜色、形状、高矮、粗细、长短等概念,成人给孩子讲解这些内容,不如孩子在自主游戏中获得的印象深刻。而且在实际操作中,孩子会通过多感官的反复配合,在头脑里,形成了一个个关于这些概念的图像,获得内在经验。比如另外一个同事家的孩子彤彤,在纸玩具制作游戏中,认识到图形符号的意义,能把平面的纸转化为二维的纸,并通过动手理解纸面上的图形翻转,对空间与图形进行辨别,而这个过程,其实也这正是一个儿童思维发展的过程。

促进自我服务,培养责任意识

孩子其实对家务劳动非常好奇,也非常有兴趣参与,只要有合适又安全的工具,他们就可以承担力所能及的劳动。一方面,孩子在劳动中建立起成就感,认为自己和大人一样,可以为家里做事情,自己是很能干,很有价值的;另一方面,他们参与家务劳动,会珍惜他人的劳动,也会有主人翁意识,愿意承担照顾家和爱护家的责任。

总之,让孩子多动手,对孩子的大脑以及技能的培养,帮助是十分大的。当然,父母培养孩子动手能力的同时,也要积极的给他们补充好营养,比如我一个闺蜜,之前孩子有些营养不良,导致整天不开心,就是喝的布瑞弗尼3段幼儿配方液态奶,这款含有保障孩子骨骼健康的CA和维生素D,并且坚持三不添加的原则,给孩子喝,既能补充营养,又能保护孩子牙齿,很多妥当!

现在很多人都讲究科学育儿,其实培养孩子的独立性,让孩子多动手就很好,毕竟实践出真理,说教再多次数,孩子都会说过就忘,如果能让他亲自动手,亲身经历过,那么他就会对这件事印象很深刻了。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