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被欺负,家长为什么一定不能说“没关系”?

文 / 浩然教育
2021-03-05 11:37

不管老师还是家长,都不要替孩子说“没关系”、“算了”,也不要强迫孩子去说,每个孩子都是独立的个体,要让他们懂得遵从自己的内心,不要让他们一味的忍让。

有时候,家长教育孩子说“没关系”,就是在忽视孩子的“诉求”,对孩子的成长极为不利,会导致一些负面性格的形成。

胆小和懦弱

孩子在一起玩,经常会发生孩子的玩具被抢了,或者食物被别人拿走吃了的事情。这时,很多孩子会第一次时间求助家长,而如果家长说了“没关系”,就是在损害孩子的权益。

东西是我的,为什么别人不经过同意就可以吃?孩子的利益受到了侵犯,东西被别人抢走了,家长的“没关系”,也就在暗示,别人欺负你,你就得忍着。这是对孩子很不利的:一个不懂得保护自己利益的孩子,在以后很容易形成懦弱和胆小的性格。

脾气暴躁

如果孩子的利益被侵犯,向家长求助,却得到不痛不痒的“没关系”,那么,孩子就可能会被迫“强大”,因为只有这样,才能保护自己。

而孩子们让自己强大的方式,大多是发脾气或者打人。用“没关系”来忽视孩子的拒绝和内心的崩溃,于是,孩子就用“发脾气”的盔甲来保护自己。

讨好型人格

不管是自己的东西被抢了,还是自己被打了,或者是被迫分享,家长一再说“没关系”,言下之意就是,别人想要的时候,你就要满足别人。

然而,牺牲自己的感受,掩埋自己的意愿,一味去迎合别人,很容易造成孩子讨好型的人格。

02

不在乎孩子真正的感受,随口说出的“没关系”三个字,是在毫无底线地满足别人、损害了自己孩子的利益。

平日生活里,家长怎么做才能保护好孩子的权益呢?

尊重孩子

孩子自我意识萌发后,会把自己和别人区分开,家长需要尊重孩子的成长,接纳他们是一个独立的个体。

允许拒绝

让孩子学会说“不”,注重自己的感受,不必迎合任何人,这样才不会成长为一个“讨好型”的人。当孩子不想分享、拒绝交换时,不要为了面子去强迫,允许孩子捍卫住自己的,他才能学会尊重别人的。适当的拒绝,让孩子遵从内心的想法,这样对成长也是有益的。

支持孩子

当别人欺负了我们的孩子,抢走了孩子的东西,他们哭了闹了,这说明他们是在意这件事,觉得是一件“有关系”的大事。这时,我们可以拥抱着孩子,温柔地告诉他们:“不要哭,把它拿回来(让他和你道歉)”。

真正负责的父母,是从孩子的立场出发,而不是站在成人的高度看问题,是把孩子的“没关系”当成“有关系”。

爱从来不在于你替孩子做了多大的事,

而是在稀疏平常的事上,

密密麻麻铺着对孩子的爱。

聪明的父母,会遵从孩子的内心,

让他们成为自己,

而不是长成别人喜欢的模样。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