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文学作品,家长可以充分利用文学作品,作为孩子语言的榜样

文 / 育儿小奶妈
2021-03-07 00:36

运用文学作品,文学作品是孩子重要的精神粮食,它可以向孩子进行品德、知识、审美方面的教育。文学作品的语言是经过作家加工的艺术语言,简练、生动而富有感情色彩,对孩子有极强的感染力。孩子可以从中学到许多优美的语言。家长可以充分利用文学作品作为孩子语言的榜样。儿童文学作品包括故事、儿歌、诗歌、散文等。故事,故事是用生动形象的手法和口语化的艺术语言来反映人的思想感情和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形式。

它有具体的内容和情节,富于想象,最能激起孩子的兴趣,家长应当经常给孩子讲故事。给孩子讲的故事应具有教育意义,应有优美的文字,有趣而合乎逻辑的情节,能够激发孩子的想象,并有利于孩子的身心发展。不同年龄的孩子有不同水平的理解力,因此选择故事时还要照顾到孩子的理解水平。2、3岁的孩子适宜听情节单一并有重复的故事,如《小白兔乖乖》、《拔萝下》一类的故事。

4、5岁的孩子可选情节较为复杂的故事,如《萝卜回来了》、《阿里巴巴和四十大盗》一类故事。6、7岁的孩子就可以给他们念一些较长的童话故事了,如《龟兔赛跑》、《渔夫和金鱼的故事》等。家长给孩子讲故事时要做到态度亲切,感情自然,速度适中,发音清楚,语言流畅,不随便加废词或断句。讲完后可根据故事提问孩子,了解孩子的理解程度。

孩子经常听故事,又看小画书和电影、电视,知道的故事多了,家长便可以要求孩子讲故事给家长听,这对培养孩子的记忆力、逻辑思维能力、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很有帮助。家长可让孩子自己选择喜爱的故事讲给家长听,也可指名让孩子讲某个故事。但应注意,要求孩子讲的故事应是孩子熟悉和喜爱的,篇幅较短、情节生动有趣并有适当重复、对话较多的故事。

最后孩子讲故事不一定生动,通常是断断续续的,家长应该耐心认真地听。孩子对家长听故事的态度非常敏感,如果家长抱着非常喜爱听的心情专注地听讲,和孩子感情上有共鸣,孩子会得到鼓舞,努力要把故事讲好。反之,如果家长心不在焉,孩子也会敏感地觉察到,讲故事的积极性就会被挫伤,他就不愿再讲了。在孩子讲故事的过程中,只要孩子能继续讲下去,家长不要随便打断孩子或帮助孩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