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发脾气乱摔东西,只是欠修理?好的父母都能读懂孩子的情绪!
很多家庭在孩子“看电视”上遇到不少问题,以至于,孩子经常会被父母控制看电视的事情闹情绪。
2月28日,四川南充就有一个小女孩,因为妈妈不让她看电视时离电视太近,为此大发脾气。
女孩在发脾气的过程中,把原本摆放整齐在电视柜上和茶几上的东西,统统摔在地上。
她一边摔东西,一边大哭,时而还对着妈妈大声咆哮着:“我就是要近看。”
看到这个视频,很多人都觉得女孩子是被惯坏了:
孩子是不是被惯坏,不能但从“发脾气”这个角度来判断,有些孩子天生情绪易被激怒,即便没有娇生惯养也会发脾气。
曾看过几期《超级育儿师》就有不少孩子上一秒还风平浪静,下一秒脸说变就变。
6岁小男孩经常因为一些小事情摔东西,甚至还会拿出剪刀,从大人手里夺菜刀等一些危险行为。
5岁男孩不小心把积木碰倒了,立刻躺在地上撒泼打滚。
其实,孩子发脾气往往可能是“脑子一热,一时冲动”。
他们不会正确的表达出自己的情绪,所以通过发脾气的方式来达到目的。
儿童教育专家金伯莉·布雷恩说过:
“孩子发脾气,是因为他们具有一种天生的、自然的本能,想要执着于实现全部的愿望。”
因此,我们不能盲目批判孩子的坏情绪。
对于1~6岁地孩子来说,引导他们学会正确认识情绪,学会接纳情绪,再慢慢地表达和控制情绪,才是最重要的。
那么,这个时候家长需要做什么呢?
允许孩子发脾气,给孩子体验情绪的机会
很多父母看到孩子发脾气,常常会选择漠视或制止情绪的发生,这些做法虽然见效很快。
但久而久之孩子的情绪只会越来越被压制或瞬间爆发, 严重地会影响到心理健康。
只有让孩子亲身体验各种情绪,才能更深刻地认识到情绪。
在体验情绪过程中,家长尽可能把情绪具象化,可以通过专门将情绪的绘本来帮助孩子。
家长还可以举生活的例子,将孩子带入日常生活中的情节中去感受情绪。
比如:上次哭的时候是因为什么原因,是受到批评还是觉得委屈等。
教孩子合理地表达情绪,达到控制情绪的目的
当孩子对情绪有了一定的认知的时,用言语描述情绪是达到控制情绪的首要步骤。
尤其是对于负面情绪,家长可以告诉孩子难过时,你可能会放声大哭,你可能会扔东西...但,其实还可以说出来。
表达情绪是减弱负面情绪的方式之一,当孩子能够主动地跟家长说“我很生气!”时,同时家长表示理解,帮助孩子正确情绪释放。
即便是孩子的观点和家长不一致,家长也不要立刻打断孩子或是纠正他们的想法。
这样的打断或纠正,不但不能让孩子掌握用语言表达情绪,还会引起孩子的逆反情绪。
网上流行着有一段爸爸与女儿对话的视频,教育女儿处理情绪的方式堪称教科书。
“每次生气的时候,不要一直沉浸在愤怒的心情里,你要学着去接受它、尊重它。你要承认你生气了,然后慢慢放下。你可以生气,只是不要让这种心情支配你太久,因为这样会出问题。慢慢放下、克服它,也可以大喊发泄、拿枕头出气。 重要的是,你要把你的想法说出来,这样我才能知道你的底线在哪里。我会尊重你的底线,也尊重你的心情。要是今天不适合跟你开玩笑,你只需要告诉我,我就不会了。”
孩子成长道路上有情绪是不可以避免的,但家长可以通过对情绪的正确处理方式,缓解情绪带来的负面影响。
愿每个孩子都坏情绪都有处安放,不再互相伤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