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迎难而上,绕过去不行吗?被曲解的挫折教育耽误了多少孩子!
作者 | 筱恬来源 | 果壳童学馆(ID:guokr_kid)如今,越来越多的父母开始重视孩子的挫折教育,认为挫折教育就是培养孩子的抗挫力,培养孩子挫折下的承受能力。这样的想法,其实是很片面的。
当孩子遇到大的挫折,遇到跨不过去的障碍时,除了承受,除了努力跨过去,还可以选择调整路线绕过去。所谓的挫折教育,更恰当的表达是教会孩子面对挫折,以及跟挫折相处的能力,即“逆商培养”。今天的文章,就来具体探讨下,如何培养孩子与挫折相处的能力,即“逆商”,文章有理有据,还有观点,有实操,很有参考意义。什么是逆商?逆商,指人们面对逆境和挫折时的心理状态和应变能力,也叫逆境商数、挫折商或逆境商,是由美国学者Paul G Stoltz于1997年提出的概念,逆商越高,抗挫力越强。 它包括了以下四个纬度:

上世纪五十年代,儿童心理学家Emmy E.Werner曾进行过一项长达32年的跟踪研究,研究对象是夏威夷 Kauai 岛上的儿童。这是一个贫穷的小岛,其中有201个孩子,在儿时经历过一些超出儿童正常情感发展承受度的压力性事件,比如巨大的家庭变故、成长环境充满激烈矛盾、家庭社会经济地位低、遭遇躯体虐待和情感虐待、长期被忽视等。这些都是人生路上的“超级路障”。 Werner的研究发现,这些“高危儿童”中有三分之二(129人),到10岁时已经出现智力和行为方面的异常,或者到成年以后就已犯过罪。但还有三分之一(72人),在青少年时期智力和行为都很正常,并且成年以后很有出息,成为了自信、能干、有爱的人,家庭幸福、事业有成。总结这一部分孩子的相似之处,具体表现为:
此外,还有很多研究均表明,高逆商对人生多方面能起到积极的作用。 比如,逆商越高,个体体验到的消极情绪更少,抑郁水平更低;罹患身心疾病较少,往往更加健康长寿;同时对未来的职业发展也有促进作用。 所以,它对孩子的重要性,不应该再被低估。培养孩子逆商,有哪些误区? 误区一:要培养抗挫力,必须打击孩子? 目前普遍有一种看法——现在的孩子之所以那么脆弱,动不动就自杀,正是因为他们的生活过于顺风顺水,缺乏挫折的历练。 所以,为了培养孩子的抗挫折能力,不少父母会刻意为他们制造困难。比如:
当孩子遇到大的挫折,遇到跨不过去的障碍时,除了承受,除了努力跨过去,还可以选择调整路线绕过去。所谓的挫折教育,更恰当的表达是教会孩子面对挫折,以及跟挫折相处的能力,即“逆商培养”。今天的文章,就来具体探讨下,如何培养孩子与挫折相处的能力,即“逆商”,文章有理有据,还有观点,有实操,很有参考意义。什么是逆商?逆商,指人们面对逆境和挫折时的心理状态和应变能力,也叫逆境商数、挫折商或逆境商,是由美国学者Paul G Stoltz于1997年提出的概念,逆商越高,抗挫力越强。 它包括了以下四个纬度:
掌控感(Control)

归因及担当力(Origin & Ownership)
影响度(Reach)

持续性(Endurance)
“我永远都学不好这门课程了。”
“情况再也不会变好。”
“我的生活会一直糟糕下去,这辈子完了。”

知道自己所处不幸,并敢于承认这一切,绝不逃避;
面对逆境不自暴自弃,而是尽快适应并调整自己,始终积极面对不幸;
坚信未来由自己掌控,并为此不断努力。

- 故意在子女面前扮穷,节衣缩食、隐瞒家庭真实条件;
- 对子女的任何行为都打压贬低,觉得打击多了,孩子自然会坚强;
- 从不会满足子女的任何需求,认为不能让孩子有不劳而获的心理;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