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孩子立规矩,也是有“套路”的!

文 / 赢在起点早教学园
2021-03-13 00:40

我们都知道给孩子立规矩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但让孩子执行起来可太难了。

前段时间,君君姐姐和我说了这样一件事:

她家宝贝小汤圆特别喜欢看动画,一开始看就停不下来。

姐姐就想了个办法,有一天她给小汤圆买了心心念念的玩具,小汤圆收到后特别高兴。

姐姐就趁机和她说:“妈妈给你买了你最喜欢的玩具,那你能不能答应妈妈一件事。”

小汤圆高兴地说:“可以。”

然后姐姐就提出了自己的要求:“妈妈觉得你现在看动画的时间太长了,以后每天只能看2集就得把电视关掉哦。”

小汤圆很乖巧地答应了。

结果,第二天小汤圆便因关电视的事闹了起来。

姐姐说:“昨天你怎么答应妈妈的,是不是说好了只看2集吗?”

小汤圆说自己不记得了,可把我姐给气坏了。

立规矩的4个套路

其实,立规矩也是有套路的!

  • 让孩子“签字画押”

肯定也有家长和我姐遇到一样的难题,明明和孩子约定好了,可孩子转头就不认账了。

说实话,这也不一定是孩子在故意耍赖,可能是孩子真的没记住或者并不理解那个约定代表着什么。

比如小汤圆当时被得到心爱玩具的快乐冲昏了头,妈妈在说些什么她可能都没仔细听。

过后讲起来,她也觉得委屈“我什么时候答应你了?”

所以,立规矩时我们可以让孩子亲手写下规则,这不单单是一个凭证。

而是让孩子在写的过程中,能熟悉和理解这个规则,使得规则更加顺利地执行。

如果孩子暂时还不会写字的话,我们可以让孩子把规则画下来。比如说要自己刷牙就画一把牙刷。

对孩子来说,相较于抽象的文字表达,他们更能理解和接受这种具体的、生动的东西。

然后把它贴在显眼的位置,让孩子能经常看到。久而久之,不用耳提面命,孩子自己就会依照规则来做了。

  • 给规则设立试用期

有些家长在执行规则的过程中,会发现之前没考虑周全,或者没有按照计划中的发展,那么这时候我们要允许规则变动。

比如说家长和孩子商量好一次只能吃1颗糖,但有时候糖果特别小,孩子吃1颗非常不满足,那他自然就不愿意了。

但家长又担心变动规则会让孩子以后不想继续遵守,总想商量着来。

我们可以这么做,给规则树立一个试用期。

比如说1个月,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先按规则来执行,如果发现有一些没办法实现或者之前没考虑周全的地方,我们就可以和孩子一起来改动它。

  • 定孩子能做到的规则

不少父母有过这样的抱怨:为什么我制定了规则没有用呢?

这很可能是因为家长在制定规则时,没有考虑到以孩子现在的年龄和能力可能无法做到。

举例来说,如果你制定的规则是让一个一两岁的孩子自己穿衣服、系鞋带,或者和孩子约定好不可以发脾气,不可以大哭大闹。

这对孩子来说真的是无法完成的事情,那么这些规自然无法执行,变得形同虚设。

更重要的是超出孩子能力的规则会给他们带来压力,觉得自己总是达不到爸爸妈妈的要求,很有可能会导致孩子低自尊。

因此,当我们制定规则的时候,一定要考虑孩子的年龄和能力。

  • 让规则更加明确

很多人喜欢用“你不可以”“我不允许”等来给孩子立规矩,以达到让孩子乖乖听话的目的。

我们常告诉孩子“不可以这样做”确实能制止孩子当下的“错误”行为。但我们往往没有告诉他下一步该做什么,所以孩子并不明白怎么做才是正确的。

因此,我们要让规则变得具体可操作。

比如,当孩子把玩具扔了一地时,你如果说“你不可以把玩具扔得满地都是”,那么孩子可能会把玩具丢在桌子上、床上。

但如果你说“在玩了玩具后,宝贝要把它们送回家,就是你房间的那个小篮子里”,那么他们就知道玩了玩具后需要把它们送回家、归于原位。

因此,我们在给孩子立规矩的时候,仅仅告诉他“不可以”是不够的,还应该让他知道“为什么”,以及什么是“可以的”。

-END-

*注:本文图片来源:摄图网。本文中除标明来源的图片,其余均来自网络公开渠道,不能识别其来源,如有版权争议,请联系公号方。

赢在起点早教学园出品原创文章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