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两岁的孩子会变得不听话

文 / 乐妈育儿Lele
2021-03-13 18:13

2岁左右正是宝宝成长的第一个“反抗期”,给他立规矩觉得是给自己找罪受。个人认为2岁的宝宝已经有了自己的想法,当你认为某件事,某个东西,某些物品不能动或者危险的时候,他反而跃跃欲试,哭闹,发脾气摔东西都是他的表达方式。这时家长就会认为他不听话,调皮,开始训斥,甚至开始动手。我朋友也有过这个时候,之前有一次,她闺女看见她化妆,她也要臭美非得化(感觉她太小不给她化后来生气了),怎么说都不行,我朋友就开始了“冷教育”,不搭理她,以为就这样完事了,后面更严重,等我朋友发现的时候,她不仅把自己化成了“妖精四不像”还把她的化妆品弄的床上地上都是。我朋友气得打她一巴掌,她还跟我朋友说大人都是暴力的行为,我朋友一下子就呆了(那时她差不多3岁)。

后来我朋友就开始反思,她觉得有时不是孩子不听话,而是大人要求太高,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他们处处的模仿大人,给他们立规矩还不如给自己立规矩,家长要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遇到问题要和宝宝沟通,不能认为宝宝太小你就得听我的,在平时的生活中要跟宝宝讲什么东西能动,什么不能动,哪些有危险,时刻和他们沟通。宝宝2岁,正是自我意识形成和发展的时候,这个阶段孩子有一个非常显著的特点就是喜欢说不,和大人对着干,反着来,你让往东他往西。所以孩子不这个时候不听话,只是一个我们看到的现状,那这后面的原因可能有。1、语言表达能力有限,孩子想法往往跟不上他说话的速度。2、孩子的自主意识增强,想要自已做主,自已掌控。3、孩子喜欢重复,他们不喜欢变化,只要有变化对他们来说就是混乱

那面对孩子的这个情况,要做为家长要试着去懂孩子,了解孩子的成长和发展规律,尝试去站在孩子的角度去理解和接纳孩子;不是完美的父母也要接纳孩子的不完美。需要注意的是,当孩子不听话的时候,要切记不要因为担心别人的评价,就想让孩子去听话,懂事,乖,可能我们越急孩子越不配合。结果搞得彼此情绪都糟糕。建议:察言观色,用孩子的角度去看世界,看到孩子的真正需要,争取双赢,致于规矩,这个我们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吧,最好就是以身作则,做好榜样。我们要清楚两岁宝宝的成长特点,两岁的宝宝刚刚有了一点儿独立的思想,自我意识刚刚萌芽,此时的宝宝,对“对、错”的分辨能力有限,总是喜欢按自己的想法行事,想一出是一出,常常出现把玩具撇的满地都是,下地不穿鞋,逆反心理严重,总和大人对着干,父母一旦劝阻,稍不如意,就会声嘶力竭的大喊,满地打滚,大哭不止,常常让家长很为难,打也不是骂也不是,感叹越来越难管!在国外,管这个阶段的孩子叫做:terrible two (麻烦的两岁)。

其实,如果能换个角度思维,孩子这样做,意味着他开始有了自己的“思想”,凡事都想自己做主,是不再依赖大人,独立的开始,所有这些都是他成长过程中我们必须经历的“幸福的烦恼”,是不是就会舒心一些呢?!那么回过头来,如何结合2岁宝宝的成长特点,给这个阶段的宝宝立规矩呢?可能规矩这个词有些生硬,那么更应该说,此时的宝宝,特别需要我们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简单的说教肯定是不合适的,带有明确言辞的命令也是不妥当的,这样很容易让宝宝产生逆反心理,一切对着干,收效甚微。更不要动不动用暴力解决问题,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打是起不到作用的,只会让他们更不开心,同时对孩子的性格养成很不利,长大后容易暴躁。正确的方法应该是在充分尊重该年龄段孩子“天性”的基础上,采用体验、示范、引导式的教育方法,并付出足够的耐心。

比如,孩子喜欢四处扔玩具,先由他撇,然后在他兴致尽的时候告诉他该收起来,并亲自示范给他看,最好还能要求他亲自参与,反复为之,这样的家长示范式教育得到的收效是远大于简单的语言命令的。怕孩子有危险,不想让他做某事,就让他体验做错事的感觉,比如水是烫的、摔倒是会疼的,再告诉他不要这样做,这种的亲身体验式教育会比平白的言语说教要强很多。在教育中,还要善于借助孩子开始萌发的独立意识,温柔的引导孩子做正确的选择。要给孩子多个选项,引导孩子选择最有利于自己成长的。比如孩子特别喜欢吃水果,又不想让他多吃,就给孩子几种水果选择,让他自己来决定,不过一次只能选择一样,这样久而久之,孩子独立意识会越来越强,也明白了规矩的重要性。最后就是耐心和坚持了,让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一定要持之以恒的疏导,比如吃饭之前要洗手,如果孩子不听,那每次吃饭之前就要坚持要她洗手,刚开始可能各种哭闹,最后慢慢就会养成好习惯,耐心能够解决很多问题。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