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持证上岗,孩子:父母终于不再打骂我

文 / 宝妈育儿生活日记
2021-03-14 18:40

父母应当怎么教育孩子,有不少的父母表示,肯定是棍棒之下出孝子,这是从古至今传承下来的一个教育方式。可是社会已经不同。社会环境也越来越复杂,不再和以前那样。有些家长意识到了这个问题,开始了改变教育方式。但有些家长依旧停留在这样的教育方式之下。当孩子脱离学校脱离父母,一人开始面对社会时。出现的差异也证明了家庭教育的差异性。孩子的品行素质参差不齐。怎么让孩子的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家长“持证上岗”很有必要。

举个笔者看新闻报道中出现的极端的例子:一个河南安阳的孩子长期遭受家庭暴力,最终受不了准备跑到湖边准备跳湖,在周围人都在劝阻孩子的时候,孩子的父母不仅没有安慰孩子,反而对孩子用命令的语气说“快点过来,我生气了”。

孩子悲伤说“对不起“,可父母却直接甩下一句“那行吧,再见吧!”,他们没想到这句话过后,孩子转头就跳入湖中,还好消防员已经在旁边待命,及时跳入湖中将孩子救起。可是孩子被救起之后,父母直接上去就打了孩子几拳,还无视着旁边围观的人说的“别打了,孩子其实也很难受”。

这样的家长在孩子跳河前没有对孩子进行关爱,反而去激怒他。被救起之后,依旧用暴力的行为去对待自己孩子。这整个过程的话语,谁听了都会觉得扎心,其种种的行为证明了。家长是需要被教育被指导学习科学的育儿方式

前不久,政协常委朱永新提了一个意见,就是需要通过立法让父母持证上岗,提议说大部分父母未接受过科学育儿知识的培训,指导家庭教育立法可以规范家庭教育行为,进行通过法律的指导约束,让父母知道什么可以做做什么不可以做。

之后还有一位政协委员袁雯提议,需要制定家长教育必修课,两个提议被报道之后,赢得了诸多网友的点赞。

在社会中有一种教育,笔者把它叫做“补偿教育”。就是说家长因为种种原因没有时间陪孩子,便用满足孩子要求来作为补偿。可这种教育背后往往产生的结果是出乎家长意料的。记得这样一则新闻报道,家长使用的教育方式就是“补偿教育”。结果是孩子缺乏教导,谜游戏无法自拔,家长发现之后及时制止,但是孩子缺乏管教,平日里早被奶奶爷爷宠坏,出现了打骂家长,甚至把家长赶出门并威胁到:“你们不帮我通过人脸识别就别想进这个家门”的行为。家长竟然想让孩子高兴给游戏企业打电话,要求客服让孩子能够在游戏里一直赢,让孩子心情好。只为孩子心情好之后,家长能跟他沟通,孩子不会打骂,甚至还要求先消费,后退款。

这种补偿式的教育在这案例中。体现出来的是孩子没有正确的三观,父母也没有了原则。把孩子捧为了天之骄子。让世界都在为他服务,笔者认为这种的案例说明家长的持证上岗是很有必要。但其实与案件类似的家长却有很多。矛头从来没有指向孩子,只是觉得游戏害了孩子。其实游戏也设置了防沉迷和人脸识别,只为了防止孩子不再沉迷游戏,可是。种种的外界因素也阻挡不了家长的溺爱。笔者认为这种的案例说明家长的持证上岗是很有必要。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