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学了这么多育儿方法,你还是教不好孩子?原因过于扎心了

文 / 小宝成长记
2021-03-18 18:20

文章原创,版权归作者所有,欢迎个人转载分享!

自从孩子呱呱坠地之后,教养孩子就成了父母人生中的一件大事。但是,想要把孩子培养好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

有的父母把养孩子当做养宠物,只要保证孩子吃好穿暖就觉得自己已经尽力了,没有意识是到养育孩子并非给予孩子物质条件就足够,还需要满足孩子的精神需求等等。

而有的父母虽然意识到了在教育孩子的时候要采用科学的育儿方法,才能给孩子带来更光明的未来。

可是无论自己看了多少育儿书籍,了解多少育儿理论,却依旧教不好自己的孩子。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刘小姐是一名95后新手宝妈,在她怀孕的时候,她就为了养育好自己的宝宝买了很多育儿书籍,还经常在网上看一些育儿专家的讲座,为将来养育自己的孩子打下基础。

怀孕这段时间以来,她感觉自己学到了很多,不再是以前那个一知半解,没头没脑的育儿新手,而是一个拥有丰富知识理论与经验的育儿老手,所以对带好孩子这件事情充满了信心。

可是,现实往往不尽如人意。等到刘小姐“卸货”之后,她才意识到,自己虽然看了那么多的育儿书籍,拥有这么多的育儿理论,可是真正上手带孩子的时候,还是会手忙脚乱,心态爆炸。

就比如说在哄孩子睡觉这件事情上,刘小姐觉得自己已经尽力了,可是孩子依旧精神抖擞不愿睡觉。

育儿老师说,充足的睡眠是保证孩子良好发育的必要条件。所以,父母要让孩子养成规律作息的好习惯。

想要让孩子在晚上尽快入睡,父母可以给孩子读故事书哄睡,这样可以拉近亲子之间的关系,还能够让孩子在充足的安全感中入睡。

刘小姐招个老师说的,拿了一本童话书,坐在孩子的床边给他讲故事。可是孩子却一脸亢奋,一会儿吵着要喝水,一会儿吵着要上厕所,就是不愿意好好睡觉。

“你能不能不要闹了,我都给你读故事书了你还想怎么样?到底睡不睡了?”这一句略带责怪之意的话,让孩子顿时哭了起来,搞得刘小姐不知所措,又得继续哄着。

本来约定九点上床,九点半睡觉的,孩子硬生生拖到了十点多。等到刘小姐废了九牛二虎之力终于把孩子哄睡以后,自己再收拾家里加洗漱,上床睡觉已经快一点了。

看着早已呼呼大睡的丈夫,刘小姐不仅悲从中来,崩溃大哭:“为什么带孩子这么难啊!我都按照书里说的做了,为什么一点用都没有!”

这一嗓子把丈夫从睡梦中惊醒,看到崩溃哭泣的妻子,他烦躁地揉了揉额头:“大半夜的不睡觉你干什么呢?明天我还得上班,你安静一点!”

没有获得丈夫的安慰,反而收获了抱怨,刘小姐对自己“到底是不是一个合格的好妈妈、好妻子”产生了自我怀疑,一连好几天都没有办法用良好的心态教育孩子,导致自己和孩子的关系更加紧张了。

像刘小姐这样看了许多育儿知识,但是在实践操作中却没有获得优良效果的父母,其实还有很多很多。

育儿方法他们每天都在学,可是和孩子每天都在闹,感觉自己的理论知识放到孩子身上,都变成了无用之物。

·没有做到因材施教

很多父母虽然囫囵吞枣地学习了很多的育儿知识,但是却没有办法在其中选择适合孩子的教育方式。

他们没有根据孩子的特征与个性,对孩子进行因材施教的教育,所以很多时候采用的教育方法并不适用于自己的孩子。

所以即使拥有许多育儿理论知识,在教育孩子这方面没有取得一定的成效,甚至还产生了反效果。

空有一肚子理论,却无处施展,这样的情况可真够扎心的,感觉自己那么多的知识都白学了。

·没有教育方向与目标

有的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时候,没有明确的方向和目标,经常是跟着育儿老师的观点走。

这就导致父母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经常会出现教育的偏差,像一只无头苍蝇一样找不到方向。

没有教育的方向和明确的目标,又怎么能够选择适合的教育方法对待孩子呢?

·没有经营好亲子关系

有的父母想要借助理论知识将孩子培养成自己心目中的好孩子,但是却没有意识到父母和孩子只有关系好,孩子才能够把话听在耳里,记在心里。

他们只顾着利用自己的权威要求孩子达到自己设定的目标,却没有经营好自己和孩子的亲自己关系,导致孩子不愿意配合父母的教育,还常常和父母对着干。

在这种针锋相对的情况中,父母的教育不起作用,也是正常的。

·多和孩子沟通,学会将心比心

教育孩子,父母切忌将自己的主观意愿强加到孩子的身上,这样自己会造成孩子的反抗心理过重,凡事都跟父母对着干。

只有多和孩子沟通,将心比心,让孩子理解父母的做法和教育方式,了解孩子的心理状况,才做出真正让孩子心服口服的决定,让他心甘情愿地配合自己的教育工作。

·了解孩子的特性才能因材施教

就算父母看了再多的育儿书籍,听了再多的育儿理论,了解再多的育儿知识,如果不能够根据自己孩子的特性因材施教,这些知识与经验只能成为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鸡肋。

世界上没有同一片树叶,每一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他们拥有独立的思想、独立的三观、独立的行为准则.....

.如果父母不能够把孩子视作一个独立的个体,了解孩子的特性,一味按照自己的想法教育孩子,而不是根据孩子的成长变化给孩子创造一个量身定做的教育方式,只会让自己的教育难以施展。

所以,因材施教这四个字,父母一定要牢牢记在心中。

图|来源网络,侵权请联系删除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