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你们在教育孩子方面尽力配合,却教育效果总是不如人意呢
教育孩子,不仅仅是妈妈一个人的事情,随着孩子的长大,爸爸教育越来越重要。很多父母忽视了爸爸教育的重要性。同时,很多爸爸具有传统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认为家庭教育正确的配合方式是严父慈母。
实际上,没有一种教育方式,或者爸爸妈妈在教育孩子有固定的扮演角色。往往在不同的家庭里,家庭教育有着不同地方式,父母也在进行着不同配合,在教育孩子的道路上,父母需要相互帮助,相互配合。只有这样,才能让孩子感觉父母教育的连贯性和一致性。
今天,J妈讲一下,关于父母在教育孩子当中,应该如何配合,才能给孩子一个良好地家庭教育环境。
1. 教育理念保持一致,教育方式各有不同
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时候,必须保持教育理念保持一致。如孩子做错事,例如孩子在小区的楼下的墙壁上乱涂乱画,或者拿了同学的东西等这样的事情。这时候有些父母的教育观点要一致:这是错误的行为,必须教育孩子,不能养成这样的坏毛病和坏习惯。
甚至发生了更严重的事情,如孩子闯了祸,需要父母赔偿的事情,这时候,父母不仅要赔偿,而且可能一起骂孩子,或者打孩子,父母的出发点,可能是让孩子长记性,不让孩子这么调皮。
其实,这种教育方式并不恰当,容易让孩子感觉对家庭失望,产生逆反的心理。如果是孩子处在某个叛逆期,可能孩子会更加调皮,更加不听话,以获取自己的成就感和独立感。
建议的做法,应该是父母都认为这件事情不对,同时必须让孩子意识到这个问题。如父亲对孩子进行批评和教育,甚至做一些惩罚的措施。如乱涂乱画让孩子把墙壁擦干净,写道歉书或保证书等措施。
同时,母亲在父亲做法的前提下,和孩子讲道理,分析孩子的错误和父亲这样惩罚的原因。这样让孩子既能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同时感受到了父母的威严和家庭的温暖。让孩子在心理上更容易接受惩罚,从而改正错误。
2. 严厉宽松相得益彰,教育态度冷热转换
有些很典型的父母,父母的一方特别宠爱孩子,而另一方对孩子极为严厉。在平时教育孩子的过程中,一方总是打骂,而另一方总是袒护,以为这样就是父母在孩子教育上的相互配合,宠爱和管教并行。
实际上,这样所谓的配合并不是好的家庭教育。这样教育的孩子,容易形成两面派,或者双重性格。同时,这样也容易影响孩子对父母二人的感情。对父母二人形成亲疏有别,甚至反过来,孩子会利用父母二人教育的不同,让父母产生间隙或矛盾,进而影响家庭的和睦。
最有效地配合是,在父母一方严厉一些的时候,另一方应该宽松一些,严厉让孩子认识到错误的问题,而宽松一方,让孩子有心理上的台阶下,可以转变和改正错误。
同时,父母在教育孩子上,严厉和宽松应该有所变化,不能让孩子感觉到某一方永远是“唱黑脸”,而另一方永远是“唱白脸”。应该在教育中,父母冷热的态度随着事情不同而相互转换,让孩子感觉父母在教育自己的事情上,永远是一致的,不会让孩子感觉无所适从。
3. 全面把握孩子情况,教育重点各有侧重
有的父母认为,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容易出现矛盾或者不同的意见,还不如父母两人分工合作,幼儿时期母亲管,大一些之后父亲管。或者母亲管孩子的生活,父亲管孩子的学习。甚至根据父母的时间来分别管理。
实际上,这样容易不能全面了解孩子情况。如父亲了解孩子的学习,但是不了解孩子在生活中的习惯,这些习惯对于孩子的学习肯定是有影响的。而父亲很容易根据学习上表现,而产生了误导或者教育不当,让孩子无法及时地改正。
因而,只有全面了解把握孩子的情况,根据父母教育的侧重点不同,而进行不同的教育方式和方法,让孩子既能够感觉到家庭的温暖和父母的疼爱,又能感觉到自己需要不断地学习进步和提高。
总之,教育孩子是父母的共同责任。父母两人应该发挥自己独特的作用,积极配合。不论是父母双方多么忙,孩子的教育是绝对需要重视。而父母相互配合,才能让家庭和谐,让孩子在家庭教育督促下健康成长。因为对于一个家庭来说,教育孩子永远是头等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