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读 | 走出早期家庭教育的误区

家庭是幼儿的启蒙学校,是他们人生的第一个课堂。
家庭教育是孩子接受所有教育的基础,未来孩子成长的是否幸福、健康等,都与家庭教育息息相关。
婴幼儿的早期教育是家庭教育的开端, 对孩子之后的身体、语言、认知、人格、情绪情感与社会性发展等有着重要的奠基作用。
现如今, 越来越多的家长开始重视早期教育,对教育的质量有了更多的期待和要求。
但是,当前仍有不少家长在孩子的早期教育上存在误区。
家长如果能够时常反思自己的教育方式并及时调整不恰当的地方, 有利于提高育儿质量。
早期家庭教育中存在的误区不能正确认识早期教育的重要性。
不少家庭并没有以一种科学理性的态度来看待早期教育,致使当前的早期教育呈现一种两极化的现象。
一方面, 有些家长觉得婴幼儿还很小, 也不懂事, 在这个时候对其进行早期教育是完全没有必要的。这种状况在受教育程度以及经济水平相对较低的家庭中更为多见。他们对早期教育重要性的认识比较局限, 不知道早期家庭教育的价值。
另一方面, 还有家长过于夸大早期教育的重要性,容易产生“过度教养”的情况。家长过分地关注孩子的发展和行为, 甚至孩子的一举一动都格外小心和重视。
在这种情况下,家长过于敏感和紧张,家长的紧张也会造成孩子的紧张,也不利于孩子在宽松和谐的氛围中健康成长。
忽视婴幼儿的学习方式和特点。
婴幼儿的身心发展有其自身的规律和特点,良好习惯的培养、兴趣的启蒙才是现阶段的幼儿学习的主要内容。
现在,你是不是还认同类似“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这样的话?
这样的话语,给了家长一个错误的导向,容易使家长完全以自己的成人思维来看待幼儿的发展,忽视了幼儿学习与发展的规律,采用错误的教育方式,对孩子进行提前教育,过于重视孩子智力的开发,而忽视了对孩子情商的培养和德育。
这样的培养方式,剥夺了幼儿游戏的权利,对幼儿学习习惯和兴趣的培养有碍,不利于幼儿健康、全面的发展。
教科书式育儿。
现在有不少的家长重视育儿,但却真不知道如何正确育儿。
为了迎合家长的需求,市面上的育儿书籍也是五花八门,越来越多。
在这些书籍中,确实有一些育儿书籍对婴幼儿生活护理、身心发展阶段及父母注意事项等做出了恰当的阐述,对于新手父母有一定助益。但也有一些育儿书籍是不够全面、断章取义的。
家长应切忌把育儿书籍当作科学育儿的唯一正确的指南,不经思考的教科书式育儿是不正确的,忽视了幼儿发展的个性化特征及诸多因素。长此以往,家长们只会与科学育儿的目标相去甚远。
01娇惯溺爱型。
现在有很多家长小的时候是苦过来的,所以在对待自己的孩子时,就会有一种不要让孩子受自己受过的苦的想法,会尽力给孩子提供最好的。
这种想法没有错,但是如果把握不好度的话,就比较容易娇惯孩子。
还有的家庭会出现隔代养育的现象,长辈们会对幼儿过度溺爱,过于偏袒。当幼儿做错事时,更多的是纵容和偏袒,而不会客观冷静地分析对待。
拔苗助长型。
还有的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切,为了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过早过快地让孩子学习多种技能和知识。完全不顾孩子的身心发展水平与接受状况, 盲目跟风地选择“兴趣班”、“特长班”等。
古罗马著名教育家昆体良认为:最要紧的是要特别当心不要让婴幼儿在还不能热爱学习的时候就厌恶学习, 以致在婴幼儿时代过去以后, 就产生了厌学等心理问题。
这句话值得每一位家长深思。
03包办代替型。
有些家长为了给幼儿营造一个更为“安全舒适”的成长环境, 给他们更多的保护,把一切都安排好。家长应该把更多选择和参与地机会交给孩子,让孩子学会做选择、知道负责与担当。
04放任型。
处于这种类型下的家长不重视婴幼儿的教育问题,对于幼儿的早期教育处于放任的状态,当出现教育问题时, 夫妻双方互相推卸责任。长此以往,不利于幼儿的发展,父母也没在教养孩子的过程中获得自身的成长。
家长要科学看待早期家庭教育。
对于早期家庭教育,家长应该持一种理性的态度。良好的早期教养环境有利于婴幼儿发展,家长应把关注的焦点放在早期教养的质量上。
家长要树立科学育儿观,了解婴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与特点,理性认识早期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平和地看待孩子的成才。
家长要主动承担教养孩子的责任,耐心地等待与陪伴孩子的成长,不片面地追求智力开发而注重健全人格的培养等。
了解婴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和特点。
科学育儿的基础是了解婴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和特点。建议家长可以阅读婴幼儿发展心理学,并随着孩子的成长了解更多的儿童心理学知识, 全面细致地感知儿童的心理发展,并以此指导自己的育儿实践。
比如:家长在了解婴幼儿的最近发展区之后,积极为其提供支架,帮助其更好地成长;了解婴幼儿对于家长的依恋,满足其对亲子间安全依恋的需求,帮助孩子建立安全感。
家长要做的是积极回应孩子,用心陪伴孩子成长。
关注婴幼儿的发展需求和兴趣, 灵活育儿。
家长要关注并尊重婴幼儿的发展需求和兴趣,在日常生活中,家长要留心观察孩子的行为举止, 及时捕捉孩子的需求和兴趣, 进而创造良好的环境、提供适宜的材料。
不同的家庭在具体的教养过程中会出现不同的问题,家长应该遵循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原则,灵活地进行家庭早期教育,结合自己孩子的特点,不要完全照搬育儿书籍中的内容。
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
家庭是婴幼儿活动的最主要、最重要场所,家庭教育是一种“润物细无声”的教育。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非常重要,如家长热爱学习并能与孩子共同学习;父母关系和谐,为孩子营造一种和谐有爱的家庭氛围等。
家长要把握生活中的各种机会,及时地对孩子进行积极的引导,使孩子自然地接受优良的家庭教育。
在教育内容上,日常生活中的各种事务均可作为家庭教育的契机;在教育方法上,要做到放任与控制的平衡,注重言传身教的力量。

每位3-6岁儿童的必修阅读成长课
4.17-4.21北京见
课程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