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生子女的家庭更特殊,父母一定要做好榜样,用合适的方式去教育
文丨孩童教育
父母在教育子女的过程中,要加强自我修养,潜移默化地去影响孩子。
创造条件,培养集体观念:
独生子女上无兄姐,下无弟妹,这种特殊的家庭环境容易产生孤独、不合群的不健康心理。由于独生子女和成人接触多,和儿童接触相对要少,又容易出现早熟现象,变得少年老成,失去天真烂漫,这是不利于独生子女健康成长的。
因此,父母要针对“独生”特点,要创造条件,弥补家庭教育的不足,适时及早地把孩子送进托儿所、幼儿园,或者经常支持与鼓励孩子和邻居的孩子们接触,让孩子和其他年龄相仿、性格相近的儿童相交往,共同学习、游戏。
在儿童相接触交往的过程中,随时注意观察孩子的表现,加强经常的教育和引导,使孩子学会与人交往的行为规范,从小培养守纪律、团结友妥、相互帮助的集体主义精神。
此外,在家庭内部,父母也要有意识地培养孩子的集体观念,让孩子懂得家庭也是由父母及子女组成的小集体。有了好吃的东西,要适当分配,不能让孩独占,要使孩子想到他人,关心他人,尊重他人,养成礼貌谦让的品德。
统一教育态度和要求:要教育好孩子,父母的要求、态度的一致性非常重要。这是一条十分重要的教育原则。在现实生活中,独生子女父母之间在如何教育管理孩子的态度、要求上程度不同的存在不统一的地方。如果对孩子的要求相互矛盾,就会使教育作用相互抵消。
孩子会感到无所适从,正确的要求不能贯彻、坚持和巩固,正确的是非观念就不能形成与强化。相反,可能产生种种不良后果。另外,父母还要注意积极地满足幼儿园、学校教师的教育要求,只有三样,才能使教育更为有效。
善于吸取经验,提高父母素质:当前,独生子女父母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背遍存在着缺乏正确的教育态庄和方法。解决的途径,一方面,独生子女父母要重视提高自身的素质水平。苏联教育家克鲁普斯卡娅说过:“家庭教育对父母来说,首先是自我教育”。
当父母不容易,当好父母则更不容易。从未来社会对人的要求来看,要做一个合格称职的父母,必须具备一定的各方面的条件,即要有一定的素质。
其实,父母素质的高低,直接头系到家庭教育的质量,直按影响着子女的健康成长。所以,父母在教育子女的过程中,要进行自我教育,加强自我修养,使自己具有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以此潜移默化地去影响孩子,促进良好的性格和行为习惯形成。
另一方面,父母还要善于吸取其他独生子女父母有效的教育实践经验,不断总结、改进教育方法,努力提高教育子女的艺术。
吸取别人的经验,再注意从自己的家庭、孩子的实际情况出发。因为每个家庭都有自己特有的生活方式与特点,每个独生子女又有着不同的禀赋、性格和兴趣爱好,教育的方法不可能千篇一律。别人成功的经验未必适用于自己的教育对象。
所以,盲目机械地套用别人的做法,不一定能取得好效果。而应当在坚持一般的教育原则下,又要根据自己孩子的气质类型特点、兴趣爱好和年龄特征。
在别人好的经验启发下,研究、探索适合教育自己孩子的正确办法,逐步增强家庭教育的科学性,使每一个独生子女家庭教育质量不断地得到提高,使每一个独生子女苗壮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