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励孩子主动与人交往,消除孩子的孤僻

文 / 敏敏课堂
2021-03-31 19:11

人是社会性动物,交往是人的心灵和精神的内在需要。作为一个社会人,孩子终究是要进入和融入社会。因此,家长应该多让孩子接触社会,帮助孩子乐于交往,乐于参加各种活动,鼓励孩子多与邻居、同学交往,与大人交谈。

现代社会、独生子女家庭、相对封闭的居住环境、不断加剧的升学压力,以及家长过多的干预,让许多孩子缺少玩伴,甚至没有伙伴。

有调查显示:50.7%的孩子由于缺少玩伴,经常自己一个人在家玩游戏、看电视:13.3%的孩子喜欢和保姆、家长等长辈们玩;36%的孩子没有固定的人际交往圈子。

孩子缺少兄弟姐妹,父母又常忙于工作无暇陪伴,加之封闭的单元楼在空间上造成的孩子与小伙伴间交往的“隔绝”,让他们只能通过游戏、网络交流;而虚伪世界的代替,不利于孩子性格开朗、乐于交往。长期生活在一个狭小圈子中的孩子,很容易慢慢变得不喜欢甚至害怕与人交往、孤独、不合群,甚至自闭。那么,父母应如何做,才能培养孩子乐于交往的习惯?

创设交往条件

想要培养孩子乐于交往的习惯,首先要给孩子创设交往的条件。帮孩子多与小伙伴面对面交往,交往尽量广泛一些,但要注意不要频繁更换玩伴;鼓励孩子既把小朋友请进家里,也要自己大胆地走出去,去小朋友家里、楼前屋后、公共活动场所玩耍;在春暖花开、秋高气爽,或者是孩子们最喜欢的寒暑假期里,约上三五个家庭,一起到户外踏青郊游,或一起去市内图书馆、博物馆阅读参观,帮助孩子“组团”面对面交往。

教给孩子交往技能

除了创设交往条件,家长还要教会孩子一些必要的交往知识和技能。例如:教给孩子要保持整洁、大方的仪容仪表;与人交往时态度要平和,不要有攻击性态度、言语或者动作;教会孩子主动打招呼,微笑问好;与人交谈时言辞谦和友善,学会礼貌用语;交谈中,要学会倾听!要围绕一个谈话中心讲自己的看法,仔细听、大胆说。

培养孩子乐于助人

教会孩子乐于助人,尤其是对交往过程中小伙伴提出的请求要积极地给予帮忙,如提供语言上的、情感上的帮助和支持,养成乐于助人的习惯。经常帮助小伙伴,还可以赢得大家的信任和喜爱,获得更多的朋友。

教会孩子善于合作与分享

教会孩子合作之道——尊重合作伙伴的同时,自己也要独立思考;自己的东西不吝啬,懂得舍得与别人分享;别人的东西要学会用正当的方式去借,借到之后要记得及时归还;不要只与不如自己或比自己好(学习、相貌、家境),或和自己相当的伙伴交往,试着与更多小伙伴合作与分享,能让孩子收获更多友谊。

童年时期,孩子其实是非常看重同伴和同伴关系的。所以,家长要有意识地培养孩子乐于交往的习惯,为孩子未来的人际交往奠定良好基础。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