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让一个孩子掉队!学前特殊儿童融合教育活动走进朗晴小学
近日,“融合有爱 教育无碍”学前特殊儿童融合教育项目社工入园宣讲活动在中山市东区朗晴小学举行,来自东区36所幼儿园95名园长、教师等参与活动。
活动现场,原广州市特殊教育教研会会长邹捷作为主讲人,通过案例分析和理论讲解的方式为在座教师进行培训。她表示,融合教育旨在给特殊儿童提供一个正常化的教育环境,在普通班中提供特殊教育和相关服务,使特殊教育和普通教育合并为一个系统,以满足不同能力孩子的教育需求。“对于特殊儿童而言,越早进行干预、效果越佳,所以学龄前阶段的教育至关重要”。邹捷说,相比于技巧,老师观念的转化更重要。“不能将孩子当作残缺的人,他只是和我们有一点不一样。这种不一样与普通人和普通人的不一样类似,都需要我们给予差异化教学。”宣讲会上,邹捷向教师们传授了前事控制策略、调整教育观念、降低心理预期等技巧,并建议学校加强家校沟通、链接社会资源以促进融合教育。来自中山市东区同德幼儿园的教师练女士在现场听得入神,她告诉记者,这是因为自己不仅是一名幼师,同时也是自闭症孩子的家长。
练女士的儿子小宏(化名)在两岁时被确诊为自闭症,和同龄人相比,小宏的社交能力和语言能力较弱。为了照顾孩子,她辞去了外企的工作,成为一名幼师。“很多学校可以接纳特殊儿童,但是在学校里被特殊对待,并不能做到真正的融合。”为此,练女士时常外出学习、参加培训,并积极和学校教师交流,分享自己学到的知识和技巧。经过两年的融合教育,如今小宏的社交能力有所进步,已经可以和普通孩子一起上集体课了。
中山市东区小牛津幼儿园园长冯美好表示,目前幼儿园里有12名特殊儿童,面对这些孩子,如何更有效的帮助和关爱他们,是每一个幼师都应该关注的问题,由于社会上专业师资力量较为匮乏,开展此类的宣讲活动十分有必要。
“对于特殊儿童而言,融合教育有助于他们早日融入社会,而对于普通孩子来说,有利于培养他们的多元视角,学会尊重和接纳差异。”社工王晓菲表示,希望通过本次融合教育宣导,增进教师对融合教育理念和各类特殊儿童的理解和接纳,提升处理班级特殊儿童的方法技能,让每个孩子享有公平而优质的教育。
据悉,自2018年中山市残疾儿童教养学校启动学前融合教育以来,学校定期开展了调研、筛查、个案跟进、家长培训和宣导等相关工作。通过沟通与协调,项目组两年来入园开展了53场融合教育宣讲及3场以镇区为单位的大型宣讲,共为169所中山市的普通托幼机构2191人次提供融合宣导服务,为有帮扶需求的136名学前特殊儿童及其家庭提供精准帮扶服务。
◆中山日报新媒体中心
◆文+/见习记者 陆倩柔 记者 徐钧钻
◆图/受访者提供
◆编辑:汪佳
◆二审:张鹏
◆三审:魏礼军
◆素材来源:中山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