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数学已达小学水平,妈妈:从没上过补习班,家庭启蒙是关键
幼儿园大班,孩子即将进入小学,很多家长都开始焦虑起来,尤其是数学,家长格外焦虑,教孩子算数怎么都不会。
很多家长都会问我,你是怎么教孩子的,你家娃的数学水平都有二三年级的学生水平了,你家是不是花了很多时间,报了很多班?你家娃也太聪明了吧!

我告诉她们都不是,我家娃从没有上过任何数学班,也没有花很多时间,我只不过做好了启蒙,并循序渐进地实施数学科学教学,孩子学习不费劲、数学兴趣浓厚、日积月累,才有了现在的成果。
下面跟我来看看吧,我用了哪些方法:

1、生活点滴启蒙:
孩子在1岁半左右的时候,我就开始有意识地开启他的数学启蒙了。那个时候他还呀呀学语,我们在家里吃饭的时候就会跟他说,今天我们有五个人在家吃饭哦,一起数一数,看看妈妈今天买了几个苹果,我们一起来数一数。
他是小男孩,特别喜欢小汽车,我们经常带他到小区地下路边停车的地方,一起去数小汽车,告诉他爸爸车子的车牌号,其他车牌的数字。还有电梯里面,几层楼,也有数字。
源于生活,让孩子在日常中学习,更有利于孩子的认知,而不是拿着数字卡片让他看,让他读,那是没有意义的。

2、运用蒙氏教育的方法,抓住孩子的敏感期,进行数的启蒙。
那个时候孩子夜里不爱睡觉,为了不打扰其他人,我在夜里会单独陪他,为了让他更好地入睡,我就给他数羊,正着数到、倒着数,数到500还不睡,后来加上用英文数,他特别喜欢,久而久之,数数加英文都会了。
孩子刚会数到一百的时候,大概是两岁多一些,我当时不太在意,以为他是凭记忆背的,后来经过我运用蒙氏教学法测试一下,发现他确实掌握了数的递增,这个时候我继续进阶,让他完全掌握了数的递增递减,这个时候他无论数到几百、甚至几千都会了。

3、玩具选择很重要,玩具启蒙。
我们家在婴幼儿期开始,买得最多的玩具就是书,各种各样的书,神奇的是,7、8个月,他虽然还不会看书和认字,拿书已经不会拿倒了。
到三四岁开始,很多家长会给孩子买娃娃、恐龙、奥特曼这种玩具,我们家买的玩具大多数都是益智类的玩具:比如积木、拼图、棋类游戏、数独游戏、警察抓小偷类益智游戏、俄罗斯方块等等,全部都是锻炼手脑的游戏。

这种游戏不仅有数学的数字、还涉及到空间、几何、形状等等其他的数学知识,全面培养孩子的数学、提高孩子的逻辑思维能力。
我们还会玩扑克牌、麻将、各种牌类,我们都玩。
但是玩的过程要讲究方法,比如我们会先让他认识牌上的数字,认识牌的颜色、认识牌的数量,玩的时候可以从简单一点的开始:先一人抓一把牌,先玩数牌,你有几张,我有几张,我们数一数,再比一比多少。
小班、中班的时候我们玩12点、24点,里面就运用到了加减法。

前面主要是数学的启蒙,到了幼儿园期间,我开始正式对娃进行数学学习了。
我主要加入了以下几种:
数学绘本:比如《好玩的几何》、《我家漂亮的

小班开始,教他认钟表:绘本、贴纸书、在家里看钟表,孩子在中班完全学会了看时间。大班加入计时器、沙漏,学会了掌握时间。

4、基础启蒙:
加减法运算游戏:小班的时候买了,小棒、七巧板等,我们一边玩游戏一边学数学。
例如:一人抓一把小棒,各自数一数,自己手里的小棒数量,再比多少。
还有小棒是彩色的,按照颜色,把自己的小棒分类摆好,再数一数,每个颜色分别有多少根,每种颜色我们再互相比较,看谁得多,谁的少,多了多少,少了多少。

基本的数、量、形状和空间关系要懂得
我们都知道,教育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里曾对适龄儿童的数学认知有以下目标和要求:
能初步感知生活中数学的有用和有趣;
感知和理解数、量和数量关系;
感知形状与空间关系。

所以,即便孩子不上数学启蒙班,基本的数、量、形状和空间关系是必须要知道的。
5、睡前互动:讲数学题。
我会在睡前和他互动,我出数学题,他来算,一般以应用题为主。
比如妈妈今天去了水果店,看到了苹果,妈妈知道宝宝喜欢吃,就买了一些,买了5个苹果,又看到爸爸喜欢的橙子,又买了6个橙子,看了看香蕉也很不错,买了8根香蕉。请问妈妈一共买了多少个水果?他回答出来了,我继续问:苹果花了10块钱,橙子花了20块钱,香蕉花了5块钱,妈妈一共花了多少钱?他回答出来了,我又继续问:妈妈给老板50元,老板还找回来多少钱?
这是中班时候我会出的题目,孩子那个时候已经具备两位数整数的加减。
我家孩子特别喜欢睡前的这个小互动。

6、中班后孩子会写数字了,我们开始做一些题目,比如逻辑思维的、连线的,走迷宫的。

总结一下,我们学习数学的方法真的很多,大多数来源于生活和游戏,可以是坐在车里、走在路上、躺在床上等等任何时候,再辅助一定的教具,孩子特别喜欢,乐于接受,随时随地学习,基本没有成本,孩子学习的效率特别高,大人也没有什么压力,还有利于亲子培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