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纳孩子,接纳自己的不完美

文 / 依薇育儿说
2021-06-08 18:09

这个世界上没有完美的人,这是人人都知道的道理,但却并不一定人人都接受。人们眼中更多地看到的是他人的不完美,会选择性忽视自己的不完美。妈妈的表现尤为明显,因为妈妈会更为关注孩子的问题。

有一个孩子成绩非常差,妈妈为他找了很多补习老师,却都无济于事。直到有一位老师发现了孩子并非不会,而是不想努力。老师建议妈妈,多和孩子聊一聊,如果不行就找家庭咨询师来。妈妈却认为,这个老师是不是不行,不行就换一个好了,本来就是孩子学习成绩差,做什么家庭咨询?他自己不好好学习,与家庭又有什么关系呢?

妈妈的这个反应,其实是一般人的下意识反应。当某个问题可能会涉及到自己的时候,就会下意识地推卸责任,并极力为自己找借口。

这其实也恰恰是我们排斥自身不完美的表现。接纳不了自己的不完美,便也不能针对那些不完美而作出改变。自己没有改变,自己眼中的孩子也就一如既往地问题连连,而自己也同样一如既往地不断上火,继而怒吼。

很多妈妈都有这样的认知,“孩子好了,我自然也就好了”,可孩子真正需要的却是,“妈妈好了,我才会好”。

妈妈眼中孩子的“好”,是妈妈对孩子给予的厚望,“一定要把孩子养成理想型”这样的想法充斥大脑,一旦孩子表现不佳,她们就陷入了纠结、犹豫、自责、内疚之中。

而孩子需要的“好”,是一种健康的生命状态,即便没有实现妈妈的期待,也能被接纳;在感到悲伤、难过、挫败的时候,可以获得妈妈的支持与接纳;能够得到妈妈的信任,即便不断犯错,也不会被啰嗦说教,可以在不断试错中成长。

孩子是独立的、完整的人,不是妈妈实现自身完美的工具,所以不要将养育孩子当成机械性的工作,只要我们不过分追求完美,看得到自己的努力,学会谅解自己,也就能更理智地看待养育孩子这件事了。

当孩子出现问题的时候,不要逼迫自己、反观自身,要给孩子创造一个更为有利的成长环境。

你要意识到,你注定不是完美的,这个世界上没有完美的父母,孩子也并不需要完美的父母,他需要的是能正视自己的问题,并不断努力、不断进步的父母。

“父母不是神,会有局限和不足,但即使自己做得不完美,仍然能够爱自己,才有能量去做得更好;即使遇到挫败,仍然能够不放弃成长,能够积极主动地修复亲子关系,这是我能想到的父母送给孩子最完美的礼物。”

这是一位心理咨询师也是一位妈妈所说的话,应该对我们有所启发。

每一个人都行进在不断成长的路上,就算你的身份是妈妈,你也是从有了孩子之后才开始步入做个好妈妈这条道路的。

我们也是第一次做父母,第一次做妈妈,所以不要给自己那么大的压力,你完全可以做到这样的事:

第一,不要拿自己孩子和别人家的孩子作比较。

幼儿园家长群中,一位妈妈用又羡慕又焦虑的语气说:“你们的孩子都这么聪明啊,老师教的儿歌听一遍就能全背下来了,我儿子现在也就会说一两句。他是不是特笨啊,还是说他调皮不好好听老师说?男孩子,就是不如女孩子,注意力不行。唉,谁家宝贝儿给我语音背一遍啊,回头我在家里给他‘补补课’。”

不就是一个儿歌没背下来,这位妈妈可真是联想丰富。不管妈妈日后给孩子怎样的“补课”,都会给孩子带来很大的压力。

为什么一定要这样比较呢?你可以换个角度去看,你看,他从幼儿园老师那里学到了儿歌,虽然今天可能只会说一两句,但剩下的部分他已经熟悉了,明天他也许就会说三四句了,这种“明天可能会有彩蛋”的期待感难道不令人惊喜吗?

再说,与别人比较是没有价值的,每个孩子的天赋不同,成熟的速度也不同,可以这样说,孩子和孩子之间是没有可比性的。

如果从这么小的年龄,就把孩子拿来和别家孩子比较,只会让原本可以在某一方面很出色的孩子变得越来越平庸。因为他感受到的始终是自己不如别人,连最亲爱的妈妈都对他充满了焦虑,那这个孩子从何处去建立自信的态度呢?

妈妈的比较对孩子来说是很大的打击,对他的成长几乎没有任何的帮助。我们可以让孩子和自己去比较,是不是今天比昨天进步了一点点,这样的比较才是健康的,才是有益于成长的。

第二,不要被他人的言行举止左右了自己的思想。

现如今的时代,我们可以学习的方式多种多样,很多妈妈通过众多媒介接触到了非常多的育儿思想,于是生搬硬套到自己家中。

比如,一位妈妈从某育儿内容中看到“不要当众批评孩子”,而她刚刚在外人面前批评过自己的孩子,接着她就觉得自己是错误的,开始紧张,开始联想那育儿内容中所说到的,孩子被当众批评之后的种种表现,进而越来越内疚,忍不住更加关心孩子。

她的突然转变让孩子也有点不知所措,孩子感受到妈妈在他面前畏首畏尾的态度,开始试探妈妈的底线,妈妈很苦恼,但是又不敢管教,生怕自己的管教不当让孩子形成“更大的心理伤害”。

碰巧某一天,她又在另外的地方看到一篇文章“缺乏管教的孩子难以成才”,这让她更加困惑,到底孩子应不应该管,该怎么管才算对,她是一点头绪都没有了。

其实,再好的育儿理念提供的也仅仅是一个参考,我们不可以照搬过来,而是要通过智慧的分析与判断,结合自己家的实际情况去有取舍的选用。

每个人都是“独特的育儿专家”,因为你的孩子是这世上独一无二的,所以靠他人的方式来教育自己的孩子,成功的几率真是太小了,你才是最了解自己孩子的那个人。一定要结合实际去判断才行,还要有所取舍。

这种智慧也是在育儿过程中锻炼出来的,只要我们对孩子充满爱和接纳,就一定能选择正确的适合自己的育儿方法。要知道,妈妈们天生都有教育的敏感度,只要静下心来,就一定能做出最合适的选择,要相信自己啊!

第三,要认真而努力地过好自己的生活。

自己的生活才是最真实的,喜怒哀乐和酸甜苦辣都在里面,你要给孩子呈现一个认真而努力的形象。你会在生活中遇到困难,也会有烦恼,但你不抱怨、不紧张,遇到事情积极地去想办法。孩子看到的,是你怎么从烦恼中站起来,怎么想办法解决问题。

不要在孩子面前伪装一个完美的、不会犯错的形象。孩子总会发现你也有做不到、做不好的事情,告诉孩子这就是生活的常态,我们都要接纳。

让孩子看到我们的努力就好了,我们对生活积极的态度,对他是一个最好的激励,他会把这种精神学习并传承下去,也成为一个乐观努力的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