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 “怂包”,家长怎么教会他们“打回去”
你有没有遇到过特别“怂包”的孩子,不论怎么教育都永远学不会打回去的“勇敢”。

有没有对孩子说了无数遍:
别人打你,你就打回去
你怎么这么胆小啊,勇敢的打回去,有爸妈在呢
不要哭,先找老师解决……
……或者你还听说过怎么能让他们更加“勇敢”的教育方式?
你只是你自己蛋卷就是这样的孩子,他生性柔和,除了哭一哭,也没有跟任何人发生过肢体冲突,玩玩具,但凡有个小朋友在他身边,他都特别警惕,默默等人家走远,确保“安全”再继续玩。也告诉他,如果有人抢你的玩具,可以打回去,但从来没发生过这样的期待。当妈的着急吗? 面对“怂包”肯定着急,遇到别人欺负他,恨不得附他身上,亲自动手打回去。
有天带蛋卷去儿童乐园玩,他拿着一个没人推的小推车,刚推了没两下,有个四五岁的小姑娘嗖一下走过来,什么也没说,抢走了他玩的推车,他站在那里一动不动,一副不知道发生了什么的茫然,作为母亲我本能地挡在他的前面,跟小姑娘说,这车我们还在玩。我好言说了一会,小姑娘无动于衷,对方也没有家长在,赢了她感觉自己感觉欺负小朋友,不争论感觉自己孩子被欺负。
最终我还是放弃了,我带着蛋卷去玩了别的玩具,为此我和很多妈妈讨论过这个问题,强势一些的妈妈就说,必须抢过来,遵守公共游戏规则,有的妈妈说,算了都是孩子,可能等你们再大点,也是抢别人的孩子。
回家路上,我还是继续给蛋卷灌输一些公共的游戏规则和一些话术,“公共的玩具是先来后到的,大家都可以玩,但要排队”,“你可以说,我正在玩,等我玩完了你再玩”,“请你还给我”……这些文绉绉,毫无杀伤力的语言自己都觉得没啥用。两岁的孩子,懵懵懂懂,刚有点自我意识,脑子里估计也迷糊“这玩具怎么了?……”“我妈为啥让我拿玩具,一会又不让我碰玩具”
在教育中接触的孩子多了,慢慢发现和我一样的家长很多,一边抱怨孩子太“怂”,一边教他们“打回去”,又接着抱怨,怎么这么“怂呢”……
为此我询问了一些孩子,这些孩子都比较温和,小时候当你们被其他小朋友“打了”,你会怎么办?
“他们不是故意的,在跟我闹着玩“
“我妈让我打回去,可我不敢,我妈就总说我胆小怕事,不理解我”
“小时候教育我不要打人,可又要让我打回去,我不想打回去,打不过,我想用别的办法”
“打回去”只是妈妈们认为可以震慑对方最好的方式。但孩子们认可吗?有的孩子生性不爱攻击,他们可能选择逃避,可能选择其他方式还击,或者告状,符合他们认知的能力下,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也会逐步提高。所以,接受他们此刻不勇敢,关注他们受到“伤害”时的情绪,他们被理解才更有力量。妈妈知道你被欺负了,你很难过,但你又不想打回去,但妈妈可以告诉你一个方法,你可以试试,如果对方抢你玩具,还打了你,那你可以大声的告诉他,你不可以抢玩具还打人,如果要回来是好的,如果你比对方小,还没有能力要回来的时候,先去找他的爸妈来帮助。这是妈妈现在能想到方法,如果你有更好的方法可以告诉妈妈,我们一起解决这类问题。
孩子在成长,他们认识事物的能力在变化,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在变化,先寻求孩子的意见和想法,再帮孩子出主意解决问题,比单纯的指挥孩子“打回去”,要更适合成长的变化,他们是他们自己,他们未必遗传了爹妈积累了几十年的“勇气”。

你会执念的坚持让孩子“打回去”吗?
如果他们不愿意,你又会怎么做呢?
可以留言分享给其他家长借鉴,无论是打人的小朋友,还是受“欺负”的小朋友,这种环境确实也是客观存在的,他们的心智都在成长中不断完善。
总是攻击别人的小朋友会发现自己越来越没有朋友而孤单;
总是被欺负的小朋友也会找到适合自己的解决方式;
如果没有影响到孩子的身心健康和人格发展,那家长大可不必太过焦虑,他们依然可以成长的很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
#头条育儿##父母学堂#
我是蛋卷,关注@蛋卷上学,在育儿的路上我们一起来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