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智蓝】在家早教做到这3点,胜过5万的早教班

文 / 爱智蓝育儿课堂
2021-07-04 18:15


在上篇文章《既然3岁前的记忆会变模糊,还有必要带孩子上早教吗?》中,我们阐述了这么一个观点:早教是必需品,但早教班不是!

当然,土豪家庭请随意,想自己赚到这5万块钱的家长,今天的内容可得好好梳理清楚哦!因为最好的早教,不是在早教班,而是在父母高质量的陪伴中



明确上早教的意义


如果给孩子报早教班,只是想让孩子早点识字、早点学会数数,提前透支孩子对知识的兴趣,那这个初衷就是错的,因为早教不是超前教育,而是顺应孩子的成长规律,通过适时、高质量的陪伴,让孩子各方面能力都有更好的成长。


尤其是孩子出生的头3年,大脑发育处于黄金期,也是各种感官和体能发展最为关键的时期。所以,早教是必要的,而且是越早越好!


在家如何给孩子做早教?


早教不等于早教班,因为早教存在于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早教班只是其中的一个选择!所以,大可不必“随波逐流”,认为别的孩子都在上早教班,自家孩子没上,就落后于起跑线上了。

但不“随波逐流”也不等同于“不作为”,其实带孩子上过早教班的爸爸妈妈就会发现:早教班的课程,我们在家也不难做到!

具体怎么做呢?其实很简单,也很日常。宝宝生活中做的每一件事,都可以跟早教联系起来。

比如:


陪孩子一起玩积木,锻炼精细动作


和孩子一起读绘本、讲故事(绘本可以从出生起就开始看)


带孩子亲近大自然,去感受不同的虫鸣鸟叫及不同事物的触感


这些都是早教。

如果想要更有意识、有针对性的进行早教,就要更注重3个方面


1、良好的家庭氛围。

20世纪 90年代末,美国教育部开展了一项关于儿童早期教育的长期跟踪研究。研究调查了 1000所学校里 20000多名儿童的学业进展,来揭示究竟哪些因素和孩子的成绩有明显的相关性。

结果揭示出:父母的性格特点、陪伴质量对孩子的影响,远比「为孩子做了什么」更重要。

也就是说,你希望培养出一个什么样的孩子,先要成为一个什么样的父母。



2、了解不同年龄段宝宝的发育特点


0~1岁,是宝宝建立安全感、感官发育、大运动和精细动作的关键期。

✔我们可以通过黑白色卡、彩色卡等,帮助宝宝开发视觉;

✔经常和宝宝说话,给宝宝听儿歌,促进听觉发育;

✔给孩子不同质感的玩具、触摸书等,刺激触觉发育,锻炼精细动作……


1~2岁的宝宝,主要侧重语言发育、身体发育、以及一些简单的习惯养成。

✔我们可以创造安全的环境,让孩子尽情地跑跳玩耍;

✔多跟孩子聊天,多鼓励孩子表达,养成亲子阅读的习惯;

✔培养独立吃饭、刷牙等日常习惯……


2~3岁的宝宝,身体发育较为完善,语言也比较流畅。在早教方面,可以更加侧重情绪管理、社交能力、创造力等等的培养。


3、及时发现孩子的兴趣和优势

一般来说,早教机构的课程大同小异,主要有体能、音乐、艺术、口才等等。但其实,每个宝宝的兴趣点都是不同的,及时发现孩子的兴趣和闪光点,能使早教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怎么做呢?

很简单!我们需要让孩子多尝试、多接触不同的事物。同时,多注意观察孩子,看孩子玩什么的时候最专注。另外,最重要的,多和孩子交流,听听他们怎么说。


归根结底,家庭教育才是早期教育的基石。只要我们愿意多付出一些时间和精力,给孩子高质量的陪伴和科学的引导,在家早教的效果,甚至比上早教班更好。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