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8岁儿童绘本《这是我们的家》|相册式绘本,一首温暖的散文诗

文 / 张老师说教育
2021-08-21 09:17

我是璐璐,愿我们共同努力,陪孩子一起读100本童书。

今天推荐一本值得珍藏的绘本,希望在数字化高度发达的今天,我们的家里都有这样一本暖暖的回忆。

读者朋友可以参照这本书制作自己的家庭相册哦。

写这篇文章是为了感谢爸爸妈妈,用精神的充沛和积极富养了我们几个孩子,爸爸妈妈吃苦耐劳为美好生活不懈奋斗的样子永远激励着我成长!

你有没有洗照片的习惯?伴随当今电子相册和云存储功能的不断完善和强大,我们日常照片的拍摄不再依赖相机,几乎人手一部的手机承担了相机的功能,而其带来的弊端也随之出现,那就是实体照片的缺失和遗忘。

我记得我小时候,由于相机不是那么普及,也很昂贵,常年打工的父母并不会花钱买一部使用频率不高的相机。但是大人们又想留些纪念,爸爸就经常借朋友的相机,找一个好天气专门组织照相,用完了为了表示感谢会送些家里腌的小菜或者小米什么的过去。

那时候照相,几乎是我家一等一的大事。承担摄影师角色的爸爸会请假,妈妈这天也会给我们换上干净衣服,有时还会提前剪头发或者买头花。照完相之后就是焦急而略显漫长的等待洗胶卷的日子,那几天总是隆重而且充满了纯粹的仪式感。

说这么多,是因为今天要推荐一本以看相册方式回忆作者童年的绘本,是故事,更是一首温馨的散文诗——《这是我们的家》。

这是我们的家

这是那座房子,

很久以前,

外公外婆拎着两个箱子,

从遥远的地方来到这里。

这是那棵树,

在花满枝头的春天,

妈妈出生了。

这是那条街,

妈妈在这学会了走路。

这是门前的台阶,

是妈妈跟她的弟弟们

在暖洋洋的夏日玩耍的地方。

这是屋里的楼梯,

早晨,他们从上面跑下来,

去上学。

这里是卧室,

寒冷的冬夜,

他们都睡在那里。

这是厨房,

外婆在这里做出,

妈妈最喜欢喝的汤。

这里是前门,

妈妈从这里离开家,

去上大学。

还是这个前门,

妈妈带着男朋友回来了,

他就是我爸爸。

还是在这个厨房,

妈妈在这里做她最喜欢喝的汤,

就像外婆一样。

还是这个卧室,

爸爸和妈妈在我出生之前,

为我粉刷房间。

还是这个楼梯,

妈妈带着我,

上下都很吃力。

还是这个台阶,

我们坐在这,

享受秋天的阳光。

还是这条街,

我在这学走路,

像妈妈一样。

还是这棵树,

今年春天又开花了。

这就是我们的家,

我们一家人住的地方。

后记:

小时候照相,我们会在家门口的新帘子前挨个照相,土坯的院子里,再没有更新的东西了。八十年代的北方农村,没有翻盖的青砖房子、破旧的窗户、坑坑洼洼的土院、有个破树枝编制的大门,这些只存在脑海里的记忆,从来不曾出现在爸爸的镜头里。爸爸的镜头下记录的从来是妈妈的新发型、我们的新衣服和满山的油菜花。

那个时代的人都是天生的乐天派,他们埋头苦干,用无限的热情和汗水憧憬未来。他们不曾去认真享受自己的时光,去旅游、去影院、去饭店都是奢侈的,青春都是在不断的劳作中度过,但是那一代人依然热爱生活,热爱奋斗。

我记得下班后的爸爸依然要抗起锄头下地,回来的路上,那辆黑色的小摩托后坐着妈妈。去田地的山路崎岖蜿蜒,我总纳闷妈妈是怎么在颠簸的摩托上一手抓住爸爸,一手抗住两把锄头的。

这些,我不曾在照片里看到,却深深烙刻在脑海。有一年,家里赶完庙会之后,爸爸的好朋友跟爸爸商量,把家里旧房翻盖了吧,(就是把旧房子推倒,盖新房的意思)兄弟们都出点力,孩子和你老婆就都住上了。

过了那个庙会,妈妈每天下午天不黑就从地里赶了回来,做好晚饭等爸爸塞两口后就一起去了附近的选煤厂筛煤,一直干到深夜十二点,有时候十二点我们已经睡着了他们还没回来。

记不清这样持续了多久,我只记得从暑假到秋收,农忙铺天盖地开始后,爸妈停止了去筛煤。幸运的是,第三年春节的合照里,有了新房子和新家具做背景。

感谢我的父母,在那个物资匮乏的年代给了我们几个孩子最大的幸福。

如果你喜欢我的推荐,关注我,您的关注和点赞将是我持续输出的动力。

我是璐璐,陪孩子读100本童书。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