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幼儿教育博士解读:孩子多大开始学写字最好?

文 / 我的方寸间
2021-08-22 09:23

许多人一听到让幼儿“写字”,马上摆出刺猬般的防卫架势,义正词严的说:“孩子不到六岁,小肌肉尚未发展成熟,学写字是揠苗助长。”

但是又有家长们有这样的担心:如果在幼儿园期间不把写字学好的话,到了小学,别的同学已经都能把字写好了,自己却写不好,孩子会跟不上,导致无形中产生自卑感……

@aiyuown:我听说学龄前孩子不能握笔写字,幼儿的肌肉发育不够成熟,以后会影响正确写字!

@喵宝宝:我家宝宝今年4岁半,看到隔壁的孩子写作业,也忍不住想写,都不知道该不该让他学。

@woxinfei:我觉得还是早点学写字比较好,别的孩子三岁就开始写字了,总不能落下吧!

来听听教育专家是如何来解读幼儿写字问题的。

01

学龄前不能握笔的说法,不科学

其实,年龄只是写字的一个参考面。学龄前(大约5-6岁前)不能握笔的说法,主要考虑孩子的肌肉发育,但每个孩子的肌肉发育都不相同,家长们要好好观察孩子的肌肉发育情况,才决定要不要让孩子握笔。

李博士观点:学“写字”是幼儿的本能

其实,孩子从一出生开始,就不断地在学习,目的是适应环境。而学习的对象不会只限于某些事,还包括孩子身边所有的文化现象,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对语言文字的自发探索和学习。

文字虽是一组约定俗成、由特定规则所组合而成的线条符号,但它时时出现在幼儿的生活中,比如广告、玩具、图书、包装盒等,实用的说明着“是什么、做什么用”的功能性。环绕在幼儿周遭的人也高频率地使用着文字,写信、写卡片、记录、打计算机……充分展现表达和记录的必要性。

幼儿的发展,年龄只是一个参考,个别差异才是重要指标。

文字的高曝光率和超级有用(高功能性),让幼儿无法忽视它的存在和实用价值,而不知不觉地“学”了起来。所以,我们经常看见即使是一、二岁的幼儿也会拿笔和纸来涂鸦,来扮演“写字”这件事,因为它很重要也很有用处。

事隔多年,我仍清晰记得那天下午。我一回到家,就看见两岁的女儿宁宁蹲在地上,手上握着一枝笔,专心地戳着稿纸,她说:“Annie 写稿。”而她身旁躺着一本我的书,早已被她用荧光笔画得满目疮痍,她说:“Annie看书。”

看书和写稿是我很重要的日常活动,女儿宁宁看在眼里,无形中也变成了她自发游戏和探索的项目之一。类似这样的幼儿游戏组合,你一定觉得很熟悉吧。例如拿着锅碗瓢盆“下厨”,或者手持积木当成手机“通话”,更甚者偷偷爬上计算机桌敲敲打打键盘“上网”,这些成人日常生活中的点点滴滴,都会一一成为幼儿的自发性游戏内容,或更准确地说,是幼儿的“探索”之旅。

02

学习正确的握笔姿势,是写好字的第一步

正确的握笔姿势,是学好写字最基础也最关键的一步。很多家长自己也有体会,小时候不好好学握笔姿势,不仅字写得不好看,连手指上的茧子都要比别人大一点。

李博士观点:孩子有本事归纳出书写的规则

所以,在成人论断该不该让幼儿学写字时,必须先了解“写字”的学习动机,是来自内在的,是一种想要适应和掌控环境的需要。需求的动机,没有对错。所以重点不在该不该让幼儿学写字,而在鼓励幼儿“写”什么或探索什么?

你只要花几天的时间,汇集一下幼儿的自发书写作品,你一定会惊喜的发现:原来,孩子真的在学写字。他写的作品不是鬼画符,也不是乱写的,每一张作品里,都可以看见他主动探索语文(包括母语和外语学习)的痕迹!

幼儿的学习,不是只有模仿。他们有本事,能从复杂的现象中,归纳出使用规则,例如,语法、字形结构等等,虽然这些暂时的“规则”,与成人的不完全相同,但仔细分析起来,幼儿的“规则”却也抓住了特有文字系统里的特质。然后随着经验的累积和学习技巧的增加,不但儿童的文字规则会愈来愈趋向成熟,也为日后正式的书写学习奠定稳固的根基。

幼儿在环境中不仅在学习有形的东西,也在学习抽象的东西;他不仅探索生活中的实用技术,也在探索文化中的各项知识。所以简化论断“孩子不到六岁,学写字不利于发育”,不但易让家长误认为“写字”的学习,只是写汉字或注音符号,而忽略了幼儿主动探索写字动作和文字常识上的各种努力和成就。

知识和能力的学习,是累积来的成果,而非一蹴即成的。

03

有效练习,让孩子对写字感兴趣

孩子的世界很简单,他们觉得感兴趣的东西,会注入很大的热情;如果加上老师和家长的表扬,那会让他们更有信心和乐趣去做一件事。 写字上也是如此。正确的方法是,每天让孩子练习十五分钟,这个时间里,孩子只学一个字,一笔一划,循序渐进。这样做,孩子既不会太累,也不会为了应付老师和家长乱写一通。

李博士观点:预备书写的环境

理想的教养环境里,成人不仅应珍视孩子自发性的书写探索,也应提供充足的各种书写工具,如纸、笔,让孩子探索工具、符号间的关系。丰富的书写探索环境,不需耗费太多钱,其中功用最强、也最容易做的,就是鼓励幼儿画图,这是间接预备书写最重要的一项基础。

自发性的画画,让幼儿充分探索手和工具间的种种协调动作,也让幼儿体验手和脑间的合作关系。因此,成人应该避免一开始就强制要幼儿以“正确”的握笔方式去画画。

鼓励幼儿画画的另一目的是,幼儿尝试绘画的同时,也会探索“抽象符号”(例如:中文字、注音符号、数字、英文字母等)和表意间的关系。

“写字”这件事,不只是狭义的写出符号或写字的“动作”,还包含了解文字背后的全面知识。所以孩子用笔所写出的“字”,成人不能将它们矮化成只是“乱写”。它们表现出孩子主动探索画图、写字、符号、图像、系统、运笔方式、形状等层层的互动关系后,所归纳出的文字知识。

04

李博士观点:观察孩子书写的动作

幼儿的发展有个别差异!比较下面两张图,同是三岁的孩子,但在对握笔、线条、和文字常识的掌握上,却有很大的差异。假如你以“年龄”为唯一考量标准,而断定因为年龄未到,坚持不引导孩子握笔方式或基本的文字书写技巧,那成熟度较高的孩子极可能因自行摸索过久,养成握笔不正确或书写笔顺错乱。往后需费相当时日,才能改正孩子的不良习惯。

要如何断定孩子的小肌肉已经成熟到能接受正式的握笔训练?关键就在观察幼儿,他是用手的哪个部位来操控书写或画图工具。假如幼儿是以手指,而非手腕或手肘来操控书写和画图工具,那他就已成熟到能接受正式的握笔训练了。

再来,何时该教导孩子书写正式的笔顺呢? 这个答案,可分成“鼓励探索”和“间接预备”两个施行方针。

首先,在一个鼓励孩子探索语言文字的环境,孩子一旦掌握了基本的文字规则,就会自发性的想办法把它“写出来”和实验“加减笔划后又会怎样”。比如,他想写中文的“大”字,于是就先画上面一条线,再以补线条的方式,从四面左右上下,补上短线。又比方说他会以正着、倒着、躺着、中间画上七八道线条的方式,去实验英语大写字母“E”的结构。这样的探索,让孩子有机会实验画图、写字、符号、图像、系统、运笔方式、形状等层层的互动关系,对文字的知识了解,会是全面性的。

而“间接预备”是孩子经过一段时间探索后,会逐渐意识到文字有约定俗成的笔顺和构造,而会有想“写字”的动机。一开始,你不妨先利用一些不需正式握笔的媒介,像沙盘,带孩子用手指,以正确的笔顺,譬如由左到右、上到下,写一些简单的字形。这不但满足了孩子的认知需求,也奠下正规笔顺的书写基础,而减少日后笔顺错误的困扰。等到孩子的小肌肉成熟到能学习正规握笔写字时,再逐步地让他以笔练习书写。但就算孩子成熟到已能握笔练习笔顺,他仍会以探索的方式,探究语言文字的各项面貌和功能,比如他会以涂鸦的方式,模拟快速写信的形像和行为,家长应鼓励并赞赏他这样的动机。

当幼儿成熟到想以声音的符号来表达想法时,他们开始了口语的发展;

当他们成熟到想组合线条,当做符号来象征实物和想法时,他们开始涂鸦,走上了正式的书写发展。

了解幼儿想“写字”的动机,赞赏他在探索中对语文常识的每一步发现和体验,就不会把“写字”简化成只是机械式的书写动作和写国字或注音符号。

因此要不要教幼儿正规的握笔和写字?年龄不是关卡,而应看个别孩子的成熟度。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