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本生活的中国妈妈分享心得,孩子应该如何守规矩?

俗话说的好,国有国法家有家规,无规矩不成方圆。在社会,为人处世,需要遵循生存法则,在家里,也要讲规矩。本文分享一位在日本生活的妈妈,给孩子制定的一些规矩,看看优秀的孩子是如何养成的?
要讲礼貌
曾在书刊上看到一句话很有道理:“礼貌和教养不只是干瘪单薄的客套,还有推己及人的周到和体谅。这考验的不止是情商,还有你的善良。”家长应该从小教育孩子做人有礼貌、讲礼仪。比如▲和人见面或者碰面要打招呼▲得到别人的恩惠,必须口头或者书面表示感谢▲给别人添麻烦了,一定要当场道歉对人问候、表示感谢、学会道歉等这些礼仪,需要家长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开始培养。
保持安静
在日本,非常注重说话的音量,在他们国家,说话声音要控制不让第三个人听到。在公共场合,经常会看到父母教育孩子,不能吵到周围的人。当孩子不安分,父母会让孩子带着耳机看看动画,或者给孩子讲道理,试图让孩子保持安静。遵守社交礼仪和社会规则的孩子,总是受欢迎的。

自由沟通
每个孩子随着年龄的增长,都会拥有自己的小秘密,慢慢有了心里话。孩子可以根据自己的想法,有的心里话不想告诉爸爸,可以只告诉妈妈,有的心里话适合对爸爸说,就可以只告诉爸爸。让孩子学会,遇到事情不需要独自扛着,回来和爸爸妈妈沟通,及时化解内心的不快。好的亲子关系就是,孩子和父母之间互相信任,重视孩子的感受,不去说教,尝试用心交流,孩子才会愿意沟通。
不能撒谎
我们从小受到的教育就是诚实做人,不能撒谎。父母要培养孩子不说谎话,首先就是要懂得尊重孩子,了解孩子的需求。比如,当孩子成绩不理想,父母要多鼓励下次考好,而不是责怪,甚至惩罚。想让孩子诚实,当父母的要允许孩子犯错,让孩子知道,即使说了实话,父母也是可以理解的。

勇敢说不
孩子们聚在一块,难免会打架。如果真发生了打架的场面,不要躲避,但是不能使用工具和牙齿等锋利的东西,还有不能戳眼睛,其他地方可以勇敢去对抗。当孩子受到欺凌,孩子还不懂得反抗,性格会越来越脆弱,在同学圈中变成受气包。孩子不能一直隐忍,勇敢说不。孩子懂得保护自己,维护自己的权利。
拾金不昧
当孩子捡到别人落下的东西,要及时归还,不能占为己有。父母要教育孩子拾金不昧,捡到的东西归还失主,看到别人的东西不能偷盗。要体谅别人的不容易,别人丢了东西会着急,他人的东西对于主人很重要。从小教会孩子做事有原则、做人有底线。

要有情商
对于自己不喜欢的东西,可以礼貌微笑,不能直接说不喜欢。别人邀请你吃饭,你不喜欢这道菜,可以说我吃饱了,不能直接说真难吃。“与人善言,暖于布帛,伤人之言,深于矛戟。”人与人之间相处,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好好说话,这也是情商高的表现。真正的有情商,是让孩子学会温暖做人。即使你内心不满意,也不能随意自顾自的表达情绪,更不能放肆的对别人评价,一语伤人。
节约食物
粮食之父袁隆平在前不久与世长辞,袁老爷爷毕生的心愿就是全国人民不饿肚子。不管什么食物,都是有生命的,不允许孩子想吃就吃,不想吃就扔掉。父母应该让孩子对食物充满敬畏。日本有一个综艺节目播放日本人吃饭礼仪,在吃饭之前,所有人都要双手合十,说一句いただきます”,意思为我要开动了,既表示感谢大自然的馈赠,又表示对做饭人的谢意。我们从小学的古诗“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值得孩子们一生去实践。

不要攀比
世界上没有完全一模一样的两片叶子,不要和别人攀比,就如同姓名、外观,每个人都是不一样的。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存在,正因为有了不同的人生,世界才会更丰富有趣。父母应该教会孩子,学会接纳自己,接受自己的不足,欣赏自己的优点。告诉孩子,人与人之间最重要的自我评价,是自我价值的提升,接受我们原本的模样,不活在别人的眼光下。
保护自己
家长要告诉孩子,不用遵守任何规矩,生命诚可贵,保护好自己的生命最重要。当遇到坏人,能够保护自己的,只有自己,我们上面给孩子树立的各种规矩,建立在安全环境中。生活中,每天都会发生意外的伤害时间,我们也无法预测什么时候会发生在我们身上,所以告诉孩子,当遇到极端危险,孩子们不用管撒谎、礼貌等规矩,大声呼救,能跑就跑,保护自己是重中之重。
育儿是当父母一生的学习,也希望这些家规能够切身实际的帮助到各位父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