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该教给孩子的一个重要能力:接受真实的自己
学校组织中秋主题的班会活动,建议小朋友们带零食分享。我们就给孩子准备了一些零食和水果。结果放学回来,她带的零食几乎原封不动的又带回来了。于是我问她怎么回事,零食怎么又都带回来了,没有分享吗?
孩子这时的回答是:我忘了。
她吃了不少同学带来分享的零食,却忘了拿出自己带的零食,说她自己忘了,这明显是在说谎。

问题是,如此拙劣的谎言,孩子为什么会说呢?
我思考再三,认为这是孩子未能接受真实的自己的缘故。而接受真实的自己,正是一项我们应该教给孩子的重要能力。只有能够接受真实的自己,才能构建健全的心智。
对于鼓励和表扬,有两种相反,但都正确的观点。一种观点是应该更多地给予孩子鼓励和表扬,让他们保持自信;另一种则是不能一味地表扬孩子,而应该给予适当的挫折教育,让孩子具备一定的抗挫折能力。
之所以说这两种观点都对,是因为孩子的自信心和抗挫折能力都很重要。然而,还有一个更重要的事情,那就是孩子真实的状态。
当孩子表现优秀,我们自然要加以表扬,这除了让孩子保持自信,更是让孩子能够认清真实的自己之中优秀的一面。当孩子表现不好,我们除了鼓励和安慰,更重要的工作是指出孩子的缺点和不足,这不仅是让孩子增强自己的抗挫折能力,也是让孩子认清真实的自己之中不那么优秀的一面。

有一个心理学的组合陷阱,厌恶损失和内心一致性维护。当一个人犯错,在这个心理学组合陷阱下,他往往会选择拒绝承认自己犯下的错误,或者维护自己明知是错误的观点或决定。
作为大人,我也常常会掉进这个陷阱之中。犯了错误,还死鸭子嘴硬。很多罪犯,尤其是贪污犯,当他贪下第一笔钱时,就绝难收手,也是因为这个陷阱作怪。
我家孩子一直都挺大方的,我也不知道什么原因,会让她看到别的孩子都拿出自带的零食时,她选择了隐匿带来的零食。但我知道,她回家面对我的质询,之所以撒谎,就是想要维护自己在我面前一直都很大方的形象。
表层的原因是心理学陷阱,但更深层的原因是无法接受真实的自己。

人无完人,我们每个人都有不那么完美的一面,我们要做的就是要接受它。这句话看上去容易,其实实践起来很难。但一旦做到,一个人就能建立起更加健全的心智,从而能更从容地在社会上生活。
不卑不亢,不被PUA。
强迫并不能让孩子接受真实的自己,我们只能慢慢引导,这必然是一个长期而需要耐心的过程。这也是我们家长陪伴孩子成长的重要内容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