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中,祖辈与父辈的冲突表现,及其特征

文 / 幽默的胖小子
2021-10-04 09:09

进入21世纪以来,迫于生活的压力,绝大多数的年轻家长在孩子出生不到一岁便很快投入工作之中,把孩子丢在家里让祖辈家长照看,到晚上下班,再一起照顾孩子。

在少有的隔代教育的中国,这种白天由祖辈照顾、晚上由父辈照顾幼儿的现象在城市中极其普遍。受过高等教育的年轻家长与传统的祖辈家长在家庭教育观念中也出现诸多分歧和冲突。

年轻的父辈家长接受新型的教育理念,根据现代社会对儿童发展的要求进行家庭教育,而深受传统文化、传统思想影响的祖辈家长根据自身已有的家庭育儿经验和教育方式对幼儿实施教育。

两代人不同的家庭教育价值标准指向不同的教育行为,因此,家庭教育过程中也产生了不同行为方式和意见。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在家庭教育中,祖辈与父辈的冲突表现以及特征。

一、家庭教育中祖辈与父辈的冲突表现

1.一元家庭教育价值与多元家庭教育价值的冲突

受全球化的影响,不同文化流入国内,而多元文化思想的注入,多元价值观在主体间开始形成。五六十年代的中国,社会经济比较落后,“吃饱、穿暖”是社会追求的目标,对家庭教育的价值的认识缺乏思考,衡量家庭教育的标准是家长是否让孩子上学,孩子的身体是否健壮。

到80、90年代,社会的生活普遍提高,人们的需求开始变化,社会要求尊重个性,允许不同“声音”的存在。在这种多元文化的影响下,家长也开始坚持自己对家庭教育价值的看法。家长受其他文化的影响,对儿童成长的要求也变得多样化。不仅需要幼儿有一个健康的身体,也要求幼儿合理膳食、有良好的习惯、学会对美的认识等等。

祖辈家长一元的家庭教育价值观,已经不能满足现代社会出现的多元文化思想,冲突必然会发生。如:孩子母亲知道在孩子吃的奶粉中含有均衡的营养搭配,就认为不需要摄入更多的身体需要的营养物。而孩子的祖辈过去的生活经验则认为,孩子吃得饱就是身体健康的表现,穿得多不感冒就是健康的表现,身体不受伤就是健康的表现。

如外公在做饭的时候为了让味道更好,放很多佐料在食物里面,而且他们认为小孩子是长身体的时候,应该多吃,多摄入肉。但在乐乐父母的观念里,就觉得小孩子不要吃太多肉,反而应该严格控制肉的进入量,而是多吃蔬菜瓜果。

在儿童穿着方面,祖辈家长都认为,要给孩子多穿点以防感冒,穿衣服时并没有注重搭配,保暖、舒适才是最重要的。而年轻父母自身就比较注重美,因此也希望自己的孩子打扮得很漂亮。

2.传统家庭教育价值与现代家庭教育价值的冲突

任何一个时代和社会都会形成时代背景下的文化和价值体系,同时影响着时代背景下成长的每个主体。传统社会对教育的要求单一、保守,注重幼儿的德育和知识教育,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对人才的培养要求有个性和创新性,要求幼儿能全面发展。

祖辈家长在传统社会背景下生活,带着传统社会、传统家庭教育价值体系的影子,指引他们的教育价值观,教育行为等。当两种价值相遇,并作用在一个儿童身上时,冲突显现了出来。祖辈家长对家庭教育的价值认识比较局限和传统,家庭教育的目标就是幼儿身体长得好,学习成绩好,有礼貌。

相比传家庭教育价值,现代家庭教育价值对幼儿的要求发生了很多变化,不仅要求有健康的身体,还要求懂得什么是“健康”的身体。不要求幼儿能学习多少文化知识,而希望他们有一个快乐的童年。现代家庭教育价值不断地冲击着身边的传统家庭教育价值,逼迫传统家庭教育价值的主导市场,这一场传统与现代的价值对决势不可挡。

3.价值主体的需求的冲突

主体需求是价值主体根据自身的发展和需要作为价值判断的起点和终点。家庭教育中,祖辈家长因身体原因,比较喜欢安静、平和的生活环境,对生活的需求也比较满足,顺其自然。同时,也会考虑对自身便利的生活方式。父辈家长比较年轻,精神饱满,年轻气旺,对生活方式的要求也比较多样。

主体自身的需求也将直接影响幼儿的家庭生活方式。价值主体对幼儿的看护、照顾、教育的出发点不同,也会导致两代人的方式方法的冲突。如在所调查的眷眷家里,刘奶奶和杨某关于眷眷独立解便行为的培养、眷眷健康隐患的防御方面所表现出来的冲突。

杨某希望刘奶奶在清洗眷眷的尿布的时候,能够将有便和有尿的分开清洗,这样可以防止细菌交叉感染,而刘奶奶认为洗之前还要分开,这样会给自己增添麻烦。对于杨某的建议并没有采纳和认同。

同样,在杨某提出培养眷眷独立解便的习惯的建议的时候,开始刘奶奶没有反对。通过几次操作之后,眷眷解便不但没有减轻家长的负担,刘奶奶不但要清洗便槽,还要清理眷眷,还增添了很多要洗的衣服。刘奶奶从自身利益出发,认为培养眷眷独立解便没有任何意义,反而给自己增添麻烦。

4.祖辈的经验主义与父辈的教条主义的冲突

价值取向指某些价值观成为一定文化所选择的优势观念形态,或为个体所认同并内化为人格结构中的核心部分,就具有评价事物、唤起态度、指引和调节行为的定向功能。祖辈与父辈生活在不同的环境里,关于家庭教育的认识和选择也带有自己生活环境的文化特色。

祖辈家长大多数生于50-60年代间,这一时期国内经济处于落后的地位,对家庭教育的认识和理解没有明确的规定。他们靠的是自身在生活阅历中的经验,不断地总结出来的育儿方式。而年轻的父母绝大多数接受过较高的文化知识,新兴的幼儿教育理念,科学的育儿方式不断地出现在父母的视野中。

社会对幼儿的教育也愈发地重视。各种文件、育儿书籍通过网络、文本等形式出现在市场上。家长通过书籍、网络等方式的学习了育儿知识,认为现在书本上有关育儿知识就是权威、科学的。

如刘奶奶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得知:“成人在身体出现虚脱时候要喝盐水,因此,幼儿的饮食当中也要有足够的盐,这样眷眷身体才比较有劲儿”。而杨某告诉我说:“在幼儿饮食的书上说了,幼儿的配方奶中所含钠盐已经能满足幼儿身体对盐的需求。在平时的饮食当中不需要增加其他盐的含量了”。

两代人关于幼儿饮食中盐的含量的多少发生了分歧,导致两代人在情绪上的相互对抗。祖辈对于幼儿家庭教育的价值取向更倾向于长此以往的生活经验,而现代人关于幼儿家庭教育的价值观取决于书本知识。因此,两代人对家庭教育的价值取向的差异导致了价值冲突。

二、祖辈与父辈家庭教育冲突的特征

1.多样性

家庭教育过程中出现的冲突纷繁复杂,有不同主体间的价值冲突,有教育内容、方式方法方面的价值冲突,表现在诸多方面。价值主体冲突的多样性主要表现在父辈与爷爷、外公在儿童的教育观之间的冲突,也表现在父辈与奶奶、外婆之间的价值冲突。

不同年代出生的人,生活在不同的历史环境中,生长在不同的家庭环境下,接受的文化熏陶、教育观、价值观等都各不相同,当彼此相遇的时候必然发生认识冲突。家里的祖辈与父辈教养人对幼儿进行教育时,便会发生不同人之间的价值冲突。

同时,冲突的多样性还表现在家庭教育内容的选择、教育方式、教育观念等不同,祖辈家长的教育观、教育方式等比较保守,在家庭教育的时候比较偏向传统的思维模式,重视智力教育和身体的养护,选择教育内容的时候就比较老化。

父辈家长在现代文化的感染下,思维方式、价值观、教育观等都跟现代社会需求比较接轨,培养幼儿的时候比较注重身心的健康发展,希望幼儿全面发展,因此,教育内容、教育方式等与祖辈大不相同。

2.复杂性

家庭教育中的价值冲突最主要是价值主体之间的冲突,主体间的家人关系、主体间价值观念的冲突都表现出家庭教育价值冲突的复杂性。祖辈与父辈两代人的特殊关系,使得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的冲突变得更加复杂。

在教育过程中发生分歧时,父辈家长考虑长幼关系,祖辈家长认为自己全心全意帮助照顾幼儿,应该得到家人的尊重和感激,正是两代人有着血缘关系,使得冲突不能及时得以解决,隐形冲突和矛盾让家庭教育过程举步维艰。

家庭教育的冲突主要是主体间的观念之间的冲突。观念是人们通过长期的生活和实践形成对事物的总体认识,具有主观性、历史性、实践性等特点。观念是源于思想,是对事物进行抽象概括形成于人头脑中的看法。这种存于人头脑中看法不容易被人们察觉,同时价值观念的形成需要人们长期的高度概括,所以要消解两代人的价值冲突显得更加复杂。

3.持续性

价值观的形成是一定的时代背景和文化背景的影响下形成的一种比较稳定长期的一种思维模式、对事物价值的看法,反映了一定时期的主导价值体系。一旦形成,将会长期影响和指导人的行为方式。

祖辈家长携带着传统的文化、传统的价值观,反映了传统社会的核心价值体系。而父辈家长从小接受现代文化,形成了现代社会的主导价值。当两种价值观相遇时,必然发生碰撞,引起冲突。价值观的形成需要经历长期的历史过程,要消解两代人之间的价值冲突也会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4.可调解性

价值冲突是主体对事物价值看法的冲突,观念的形成和改变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祖辈与父辈的价值冲突主要是家庭教育过程中对幼儿的教育的认识不同引起的,不过祖辈与父辈的价值冲突并非一直发生,当父辈与祖辈之间进行了及时的交流、沟通,列举彼此熟悉的故事佐证的时候,祖辈与父辈在家庭教育的认识上可以逐渐达成一致。

例如,杨某说:“在眷眷洗澡的事情上,最开始和奶奶也经常发生矛盾,奶奶的‘粗心’让我非常恼火,我非常担心洗澡时水进入眷眷耳朵,可奶奶觉得我把孩子看的太娇贵。后来我们私底下交流之后,我告诉他我弟弟小时候由于水进耳朵引起了后遗症,奶奶从那以后也非常的仔细、小心。”

价值冲突可以经过价值主体之间的交流、相互学习而得到调解。家庭教育过程中的价值冲突更需要祖辈与父辈之间的相互沟通和自觉的学习,形成家庭教育的主导价值体系,消解祖辈与父辈之间的价值冲突。

三、总结

学前阶童是儿童身体发展、智力开发非常重要的时期,成人必须掌握其生长发展的科学规律和发展特点,才能把幼儿养好、教好。因此学前儿童家庭教育已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而经过研究发现,家庭教育的价值冲突严重影响幼儿的性格形成、行为习惯的培养。

结合上文内容可以发现,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的价值冲突主要表现在“一元”家庭教育价值与“多元”家庭教育价值的冲突、传统家庭教育价值与现代家庭教育价值的冲突、价值主体的需求的不同以及祖辈的经验主义与父辈的教条主义的冲突四大方面。

而通过祖辈与父辈在家庭教育过程中的这一系列冲突表现,推测出了家庭教育价值冲突自身的特点。而认识这些特点有助于我们进一步理解其中的冲突,发现家庭教育的价值,寻找解决策略。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