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越来越笨,家长却一无所知,家长应该如何教育宝宝
引言
“每个孩子从天生起就各有千秋,有人认为孩子是否聪明和父母的遗传有关,后天的教育并不能改变什么。甚至有古语云“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而会打洞”,遗传的因素在我们每个人的生命中占据了50%的作用,但是为什么又有人可以逆天改命呢?”
其实孩子在出生后各方面的能力还是一张白纸,虽然智商会受到遗传的影响,但在父母的精心教导下依旧会教出一个不平凡的孩子。伴随着他们的成长他们所学习的能力也在提高,他们可以通过周围的事物去模仿学习,从而达到他们的需求。

作为父母都希望孩子是优秀的,我国是一个注重文化修养的民族,在中国式父母的眼中孩子的成功就是能够考取功名利禄。因此在孩子出生起父母就希望能够通过各种渠道提高他们的学习,更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成为别人艳羡的对象。
父母的希望其实都在情理之中,但心急吃不了热豆腐,往往越是心急的家长越是教不出成功的孩子。在我们身边有很多看似笨的小孩,但往往能够成功却就是这样的孩子。有的父母希望孩子能够赢在起跑线上提前教导孩子各种技能,殊不知已经输了。

一、家长的哪些行为会让孩子变笨?
为了教育好孩子每个家长都付出了自己全部的心血,当同龄的孩子已经开始学走路时,家长唯恐自己的孩子差人一步,也拉着还未爬利索的宝宝学开步。当别的孩子已经学会背古诗时,家长也天天张嘴闭嘴唐诗三百首,恨不得孩子张嘴就来。
其实孩子的教育是一个缓慢的过程,父母平时的言行举止在孩子的成长环境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对于孩子的教育并不能因为家长认为他该学就去强迫孩子接受,他们的成长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过早过晚都会对孩子的成长起到反作用。

1、早教要适时适度
宝宝早教对于现在的家庭来讲是十分普遍的现象,每个宝宝从小时候不断累积,逐渐学会更多。在不同的年龄段学习不同的知识,就像他们在不同的时间段只能用不同的方式喂养一般,过早的添加一些“硬菜”只会造成宝宝消化不良。
家长不能看到别的孩子有着一口流利的英语,就让孩子去学英语,看到别人一张嘴就能倒背如流就又让孩子学古诗。一些不属于宝宝年龄的东西只会成为宝宝的负担,甚至有的家长在孩子还很小的时候就给他们制定好学习计划,试问你的孩子能懂什么是计划吗?

孩子在年幼的时候正是贪玩好动的时候,家长却一味的希望他们学习书面知识,丝毫没有考虑到孩子是否能够接受。父母希望孩子超前学习,而孩子却没有能力学习,原本兴趣十足的孩子在这样强迫的学习过程中丧失了对学习的兴趣。
曾经见过一个小孩虽然十分乖巧听话,在母亲的话语中不难看出他是那种特别严厉的家长,对于孩子的学习一直秉承这按计划办事。每天让孩子在学习中度过,当别人问孩子喜欢学习吗?孩子却说我不知道,当问他你喜欢什么?他依旧是我不知道?

孩子就像是一台工作的机器,没有自己的感知能力,一切都是父母在操作。这样的孩子没有变聪明反而越来越笨,即使能够考到优异的成绩也感不到一丝荣耀。甚至会因为与同龄人格格不入而越来越没有自信,最终越来越笨。
2、父母没有一个好的习惯
很多父母将学习作为孩子的任务和责任,在他们眼中自己就是大家长,只需要监督管理孩子学习。在孩子成绩不理想的时候就各种批评教育,但在平时自己却经常不是拿手机玩,就是在各种游戏中度过,从来没有和孩子学习的习惯。

孩子学习其实需要一个好的学习环境,家长注重读书才能影响到孩子,一个好的榜样比千言万语都管用。其实父母经常不读书自己的思维也会出现固化,而孩子的知识在不断的提高,逐渐的父母不在是孩子仰慕的对象,甚至会让孩子嫌弃鄙夷。
3、暴力解决问题
面对孩子爱玩你会怎么做?孩子爱玩都是天性,由于对未知世界好奇,他们总是在不断的探索。他们希望通过自己的发现去直到未知的世界,而不是父母去告知他们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但是面对孩子的不通话脾气暴躁的家长只会指责、打骂。

孩子在父母的打骂声中逐渐形成一种内向,畏首畏尾的性格。由于害怕他们习惯性的远离父母,甚至在父母眼中就像是一个无形的存在。孩子在这样的环境下逐渐产生了消极的心理,甚至会影响到一生。不但没有让孩子学会什么,反倒让孩子学会了逃避。
总结:
家长在孩子面前应该市场保持一个积极阳光的榜样,孩子正是处于学习的关键时期,家长解决问题的方式其实是在教育孩子遇到问题时自己应该如何解决。当孩子做了坏事家长教育改正和打骂虽然会起到同样的效果,但将会教育处完 全不同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