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的学习方法和牛剑没有区别”,不愧是惠灵顿,我慕了
大概所有人都没想到,在创校整10年的里程碑时刻,中国第一所惠灵顿学校将幼儿园推到了舞台的正中央。
这一次,不谈牛剑藤大满贯,也不谈有着160多年深厚积淀的英国顶级皇家公学传承,天津惠灵顿用“回归原点”的方式起足了“国际范儿”。
这所昵称为Nest的双语幼儿园,就坐落在天津惠灵顿学校校园内。9月10日,10周年庆典之时,学校隆重举办了幼儿园改造升级项目的落成仪式。
△十周年庆典
作为长期关注“英式早教”的适龄儿童家长,我对这次“升级”做足了心理准备,然而一日的访校下来,我还是被深深震撼到了,内心中无数次涌起搬家的冲动。
举目所见的一切:小到给不同年龄儿童使用的铅笔、剪刀,大到给不同年龄特点孩子自由奔跑的不同角度的缓坡、跑道,以及像“鸡蛋箱”之类看似不起眼的“被改造成适合孩子们玩耍的生活物品”,一概从伦敦进口。
外方园长Jan Bennett是在伦敦有30年早期教育经验的资深人士,中方园长Lisa Li也从事幼教工作长达15年。幼儿园的老师乃至助教不仅拥有硕士及以上文凭,还都有着资深的从业经历。
用Jan Bennett园长的说:其他学段的老师或许可以培训而成,但合格的幼儿园老师一定是天生的教育者。
9月的最后一天,我从北京花了40分钟(高铁30分钟,打车10分钟)赶往天津惠灵顿,和双语幼儿园(Nest)的两位园长一起聊了聊,理想中的幼儿园何以成为可能。
Jan园长
毕业于英国利物浦大学,此外还拥有多项高等教育相关资质,包括牛津大学特殊教育需求专业文凭、英国国家学校领导学院颁发的国家校长专业资格证书(NPQH)。她还拥有英国教育标准局的检查员资格。Jan执教已有30年,曾在多所学校多次担任领导职位,包括在伦敦一所幼儿园担任园长,以及伦敦一地区的学校发展顾问职位。Jan一直对早期教育及STEM课程(即科学、技术、工程、数学课程)充满热情,她相信幼儿园的孩子们也能从中有所收获。
Lisa园长
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学前教育专业,已有15年早教工作经验。她拥有美国AMS3-6岁认证教师及教师培训讲师资质,是资深的幼教管理专家,拥有国际、双语幼教集团教学管理的丰富经验。
#01
“5年里只有2天没有室外活动,
没有屋顶的教室才是最好的课堂”
一聊起和孩子们朝夕相处的这30年,Jan Bennett园长就变得无比温柔,在她印象中,英国的小朋友几乎每天都享有充分的户外时间。
“平均5年里大概也就有2天我们不出去,那两天风要大到能把树吹倒,把屋顶掀翻。”
在她记忆里,每逢下雨天,校园里的低洼地区就会形成一个大水坑,孩子们穿好雨靴在水坑里尽情地玩各种颜料、荧光粉,吹泡泡(“他们都爱死了”)。
等太阳出来把泥坑烤干,孩子们看到五颜六色闪闪发亮的坑底,会惊讶地问“水去哪了?”于是,从这么小的年纪开始,他们就自然而然地学起了水循环。
△孩子们的鞋子上总是沾满了沙子,这是在沙坑快乐玩耍的痕迹
很多问题的思考都源自类似的场景,“你怎么引导孩子学习,当然是从他们感兴趣的事开始,户外就有这样的魔力。”Jan园长说。
在天津惠灵顿双语幼儿园,同样的教育正在每天发生。
用中方园长Lisa的话来说,从孩子走进幼儿园的那一刻起,他就从家庭步入了社会,教育不单纯是在教室中发生的,它一定要在真实的世界里发生。
在没有屋顶的教室里,学校为孩子们准备了充分探索的空间,室外学习(outdoor learning)也是这次升级改造的重中之重。
在幼儿园小班,通往室外的大门始终敞开,孩子们是free flow(自由穿梭)的。在“泥巴厨房”(mud kitchen)里,三四岁的孩子要通力配合引水灌溉蔬菜,用石子代替钱币购买不同价格的“菜品”。
在户外建构区,搬运更大、更沉重的积木搭建不同的建筑,过程中,不仅大肌肉运动技能(gross motor skill)得到锻炼,平衡性、协调能力、反应能力也都得到了充分的发展,为精细运动技能(fine motor skill)打下良好基础,要知道没有平衡和协调性,写字、绘画将是一项很难掌握的技能。
“户外学习不仅仅是体育运动,所有教室里可以发展的概念都可以放在户外完成。”Lisa园长在带领我们参观校园时说,过程中时不时会有小朋友冲她甜甜地笑,“因为我和Jan每天都跟孩子们玩在一起,我们之间建立了很亲密的关系,他们也都非常乐于和我们分享他们的故事。”
比如,在大班孩子们的室外学习区,一所漂亮的彩色房子吸引了我的注意,同室内的light table(灯光桌)一样,这是无处不在的STEAM的一部分(英国进口,价格不菲),孩子们站在房子里,透过红、橙、紫、绿不同颜色的塑料板观察室外光线的变化。
△从英国进口的室外的彩色屋和室内灯光桌。STEAM课程融合在日常游戏中,“在玩耍中学习”也是惠灵顿双语幼儿园教育理念的核心
户外带给孩子的感官刺激是多元而丰富的,不仅可以看到色彩,还可以感受温度,观察与接触到植物和昆虫,在这样的环境中,孩子的大脑会特别活跃,情绪上也会大大放松,心态上也更加自信。
甚至有研究表明,孩子们在学习一门外语时,在室外开口说话的几率要比室内高30%。
除此之外,为了给孩子们带来可以挑战且不会难度太大的攀爬区域,Lisa园长和老师们会亲自在各种坡度上,在不同的天气、穿不同的鞋爬上爬下做实验。
许多运动器械也都采取了可灵活组装的设计,真正做到了百玩不厌。
△天津惠灵顿双语幼儿园把博物馆搬进了校园,蚂蚁们即将入住“新家”
#02
“牛津大学可能不会研究农场动物,
但研究方法和幼儿园没有本质差别”
如果一定要说出Nest孩子们的独特之处,那可能是他们回答问题的方式不同。“我们的孩子比较敢说,不怕出错,因为我们始终都在鼓励他们说出不同的想法。”
当然,这对幼儿园老师而言是极大的挑战。
和孩子打过交道的人,一定对这样的场景不陌生——
老师精心准备了一个话题,所有的孩子都目不转睛地看着你,突然一个孩子举手,你以为他要回答你的问题,结果他一脸严肃地告诉你:我的猫病了!
然后你还没来得及说完“我很抱歉听到这个消息”,那边马上又有孩子告诉你,上周他的狗也病了,话题于是彻底跑偏。
“这就是为什么我说,当幼儿园老师要非常灵活,因为孩子的小脑袋瓜总是火花四溅,你要么懂得因势利导,要么就要小心设问。”
Jan园长在30年教学生涯里教过从2岁到11岁的孩子,她认为越是教小孩子越要学会拆分任务,反之要建构步骤(build on those steps),逻辑是截然不同的。
当然,作为老师而言,最糟糕的回答是“不,我们现在不讨论猫”,这意味着你试图把孩子想象力的大门关闭,永远不要这么做。
△在“小小世界”,一切皆有可能,这个秋天主题为农场动物
实际中,天津惠灵顿双语幼儿园的老师们不仅反应相当灵敏,他们还会在此基础上研发各种生动有趣的生成式课堂(Emergent curriculum),作为探究式学习的重要环节。
例如,在一个名为小小世界(small world)的学习角(同样采购自英国),孩子们通过不同的模型玩具把世界上的任意角落带入课堂。
△下一季度的主题是恐龙,孩子们将作为古生物学家当一回“化石猎人”(fossil hunter)
不久前老师预设要讲海底世界,准备了不同的海洋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讲到一半,一个孩子忽然提到了他看到的一则新闻,有一只鲸鱼在海底死去,解剖后发现它的胃里全是塑料,课堂于是就跑到环保主题去了。
就连一些常见的内容,比如我们都耳熟能详的“三只小猪”的故事,在这里也成了一个可以无限延展的主题。
孩子们会研究什么样的建筑结构不容易被吹倒(那个月的主题就变成了建筑),有没有可能是“三只灰狼和一只大坏猪”的故事(居然真的有这本书),在角色扮演的时候,又衍生出了“三只猴子和一只大黄蜂”的故事等等,最后每个孩子都有了自己的版本。
在这些充满魔力的探究式学习(Hands-on Inquiry Based Learning)中,孩子们不仅在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语言也在探究的过程中爆发。
不久前,雏鹰班(小小班)的孩子们在老师的带领下,拜访了动物农场。
三岁的Tiffany抱着小香猪,开心地脱口而出“baby pig!”Linda兴奋地牵着羊驼雨中散步,回来后还创作了一副关于lama(羊驼)的画,让主班老师Stephanie骄傲不已,要知道那天上午还有家长们担心“下雨了活动是不是要取消?”
“如果下雨就不外出,那我们在伦敦恐怕啥也做不了”,要知道Stephanie可是会在冬天把雪堆搬到教室里的“狠角色”。
“一个很有趣的事实是,牛津大学可能不会研究农场动物,但他们探究问题的方法其实和幼儿园本质上没有差别,同样是搜索信息、小组讨论、咨询导师、生成研究结果……如果你在2岁就已经用相似的方法学习,那未来也就没什么可怕的了。”
△教室里有一个角落名为“缺失的一角(loose end)”,提醒着师生在惠灵顿结局永远是开放的,一切答案都将受到欢迎
#03
先背好自己的小书包,
再谈论独立学习
一个很常见的场景里,家长背着书包、水瓶把孩子送到幼儿园门口,顺手把这些“负担”交给老师。
在Nest门口,老师微笑地接过这些“负担”,再在家长惊讶的目光中原封不动交给孩子。
“成长型思维(Growth mindset)的最重要一个部分就是独立性,要让孩子从小懂得对自己负责,懂得自我管理。”Lisa园长说。
△上学时,小朋友要独自戴好自己的随身物品
这也是国际化教育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学校在教育孩子的同时也培养了更多“不会天天抱着孩子不敢撒手”的家长。
惠灵顿正在建设一个不断学习的社群,共同培养面向未来的公民。
从中班开始,每个孩子都拥有一台ipad,教室里也有可供检索信息的电脑,孩子们用课堂上学会的自然拼读法(phonics)熟练地在谷歌上检索有用的信息。
“我们要告诉他们如何做一个面向未来的数字时代的公民,而不是把电子设备或app藏起来。”Jan园长说。
此外,孩子们也要从小学会管理自己的学习和生活。
每周,老师都会根据每个孩子的阅读水平,给他提供不同阶段的中英文分级阅读素材。孩子们把这些“小任务”带回家,下周的某个时刻带回来,他们要在未经提醒的情况下完成自我的“任务管理”。
“当我们相信孩子能够独立管理自己的时候,他也会有更强烈的责任感。在学习上也会更加主动,因为他知道并不是所有事情都要靠别人帮忙才能做到。”
尊重个体的独立性和差异性,也正是惠灵顿早期教育的起点。
天津惠灵顿双语幼儿园的教学体系结合了被誉为“现今世界上最权威的婴幼儿教育标准之一”的英国早期教育方案EYFS(Early Years Foundation Stage)和中国早期教育学习与发展指南,形成了独有的评价体系。
每一个游戏的设计,每一轮探究式学习,背后都有大量专业科学的理论支撑,“从入园开始,每个月不同的孩子会达成哪些成就和目标,其实都有非常明确的方案和指导。”
从最早的纯国际学校,到如今的双语幼儿园,惠灵顿用10年的时间探索出了一条独属于中国孩子的国际化早期教育之路,更符合儿童发展规律、更丰富多元也更面向未来。
向下扎根,向上生长。相信不久的将来,天津惠灵顿双语幼儿园将会有更多雏鹰羽翼丰满,飞向更广阔的天地。
想了解更多天津惠灵顿双语幼儿园相关信息
参加学校10月20日的开放日活动
懂教育的家长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