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创分享 | 一体化定制环创主题式分享
幼儿园的环境对于幼儿的身心健康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一个优秀的幼儿园不仅给孩子们带来快乐,也能促进孩子身心的健康发展,幼儿园的环创是非常重要的。
幼儿身心健康的发展是幼儿园的长久根本所在,幼儿园对孩子从小的教育,品德都是莫大的培养,所以,幼儿园设计的好坏,将对幼儿的终身成长有着重要的影响。
今天,我们就来看看不同主题的环创设计吧!
打造目的:环境创设可激发幼儿探索兴趣、开发幼儿智力
所谓区域环境的游戏性,就是区域环境及其活动材料有助于幼儿获得兴趣感、自主感、成功感等游戏体验的品质与程度。充满游戏性的区域环境及材料,首先应当能够引发幼儿的兴趣感,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注意力,开启幼儿进入情境和尝试参与的意识与行为,进而维系幼儿持续关注和身心投入的兴奋度。这是区域环境是否具有游戏性的基础。
其次,富有游戏性的区域环境应当能够支持幼儿的自主感,允许幼儿在活动过程中按照自己的想象、意愿与需求,以自己的意图和方式作用于环境,以自己的个性特点与他人交往互动,支持和鼓励幼儿行为方式的多样化和对环境及材料的主动驾驭和掌控。这样的区域环境在结构布局上必然是开放的,在任务指向上必然是发散性的,在材料功能上必然是不固定的。
打造目的:童趣化是创设优质教育环境的最高境界
众所周知,优质教育环境的评价标准无论怎么设置,都会体现三种价值取向,即美化、教育化和童趣化。在实际环境创设的过程中,教师们会高度重视“美化”,特别关注“教育化”,而对“童趣化”最为忽视。忽视的原因是部分教师们认为“童趣化”很简单,把环境营造得色彩丰富点、形式可爱点即可,此种对“童趣化”的理解是极其肤浅的。虞永平教授曾指出:幼儿园课程是幼儿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幼儿的学习与发展,是在与环境的现实相遇和互动中完成的。倡导幼儿园环境“童趣化”,就是要引导教师创设能令幼儿喜欢和认同,吸引幼儿主动与环境互动,促进幼儿学习与发展,支持幼儿生动、主动、活泼成长的环境。试想,如果教师们精心创设的环境无法吸引幼儿,不能让幼儿驻足观看,激发不起幼儿与环境互动的兴趣,最终“美化”和“教育化”的追求都只会成为空谈。因此,童趣化应成为幼儿园环境创设最重要的评价标准。
打造目的:寓传统节日教育于环境创设及利用之中
《纲要》特别强调了环境教育,强调了环境在促进幼儿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作用。环境不仅是物质的、精神的,而且还是活动的,各种各样的活动构成了幼儿丰富的学习与成长世界;环境对孩子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社会生态系统理论说明:儿童是社会生态环境中的一份子,爱主动探索周围环境,而非被动的学习者。周边的社会生态环境为儿童提供了潜在的发展机会,并对其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同时幼儿的反应行为与习惯亦会影响到与其直接相关的家庭、幼儿园、社区。可见,节日教育应把握好环境这一教育因素,积极创设和利用节日环境,使环境发挥应有的节日教育功能。所以,在节日教育中,教师应积极创设节日的氛围、情景,设法调动幼儿的情感。鼓励幼儿积极参与布置具有节日特点的环境,同时还要充分利用家庭、社区节日环境对幼儿进行教育,引导幼儿感受节日,让幼儿在与社会的互动中对节日的全面认识和深刻体验。
打造目的:环境创设可以提高幼儿对美的感受,让幼儿感受快乐。
从小在美育培养下的孩子左右脑平衡发展、学会左右脑联动,轻松应对应试教育。艺术特色决定不是让孩子学画画、学音乐的技巧,这些都是培训技能的方法。真正的艺术特色幼儿教育应该从名画启蒙开始,从环境教学到活动主题教育,全方位立体化教学中,是需要一套行之有效、贯穿孩子的整个幼儿园生活的幼儿美学教育体系。眼界决定将来的高度,起点影响将会走到哪里。不用羡慕在全世界各处收藏艺术品的富豪和艺术投资商们,在人生起点三年里比肩世界大师的孩子们,一眼就能看出提香和拉斐尔的区别,也能从宋徽宗的画里认出他独创的字体。
打造目的:光是世界万物生长的源泉。
光是由光子为基本粒子组成,具有粒子性与波动性。光的折射、反射构成多姿多彩的光学世界。为了能够感知到光,人眼中包含了两种感光器(明视觉、夜间视觉)。通过光的照射下,每个物体都会出现属于自己的黑影,即“光影”。人眼对光敏感度不同,感知事物也就不同,幼儿对光敏感大小间接影响对事物的辨识力及对科学技术的探究力。
打造目的:培养幼儿对体育活动的兴趣是幼儿园体育的重要目标。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提到,培养幼儿对体育活动的兴趣是幼儿园体育的重要目标,文华幼儿园把孩子的身心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提出了“终生体育”的理念,坚持幼儿运动兴趣和习惯要比运动技能更重要,赋予“终生体育”更多的内涵。在文华幼儿园,这不仅是一种教育理念,更是一种生活理念,这不仅是教育实践倡导,更是一种生活方式的改变,培养让孩子终生受益的运动爱好和良好习惯。
遵循“从幼儿角度出发,为幼儿服务”的教育理念,包括“生活环境"、"自然角环境"、"个别化环境"和"主题环境"四大方面为主要环创内容,在设计布置中充分发挥自身特长,巧妙利废、合理 布置,最大化地发挥环境的教育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