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孩子不在学校拉便便:别让孩子这样拉臭臭,警惕便秘和肛裂
作者 |探长(共1450字,阅读约4分钟)
俗话说“细节决定成败”。
生活中往往一件不起眼的事情和动作,也能够发挥很大的作用,而有时候这种作用,也隐藏着很多的细节在里面,一个不注意,就会发生不可预料的后果。
就比如说每天的吃喝拉撒,在家长眼中就是非常普通的事情,可一旦孩子去了幼儿园以后,事情就变得不同寻常了。

很多家长会发现,孩子在家里上厕所比较自如,但一去幼儿园,往往不愿意上厕所特别是解大便,而长期憋便容易引起便秘。有的孩子每次放学回家以后,都是着急忙慌的跑到厕所,因为实在是憋不住了。
但是,这时一旦用力过猛,如果“太使劲”,很可能引起肛裂等情况的发生,更有甚者,会因为时间来不及,而直接拉到裤子里面。
从众多家长反映的情况来看,这种现象也不在少数了。
有相当一部分孩子不愿意在幼儿园上厕所,这种现象逐渐普遍化。
据「全国幼儿成长研究中心」一项调查显示:
我们能发现几乎有八成的孩子都不愿意在幼儿园内排便,而能够做到像在家里一样的如厕,只占其中的很少一部分。
●一方面是因为,他们刚到了一个陌生环境的时候,不能够很好的打开自己让自己放松,所以在做什么事情的时候,都会特别在意别人的目光,也会因为他们自己能力不足、害羞的性格,而刻意隐藏自己。
●另一方面,他们在家中的时候,并不会见到非常多的陌生人,心里会比较放松自在,而一旦去了学校,往往会产生焦虑和恐惧心理。被焦虑和恐惧支配的孩子们,不能够克服心理的障碍,自然也就不愿意一个人呆在厕所里了。
而如果他们天生就有了十分害羞内向的性格,还没有小伙伴陪他们去厕所的话,他们就更不敢主动离开人群了。

►羞耻心过重的孩子,也不会在幼儿园上厕所
在幼儿园里的生活都是成群结队的,老师不会放心让他们自己去做一件事情,所以即使是上厕所也是由老师带领着,成群结队的、手拉着手一起去。
而作为一个小孩子,他们并没有足够的能力照顾好自己,所以老师就会1对1的帮他们擦便。如果孩子的羞耻心特别重,他们就会非常抗拒这种行为,因此就表现得不愿意去厕所。

而且,如果一个孩子对于上厕所有着非常抗拒的心理,那么也和家长老师的“沟通没有到位”有关系,没有打开孩子的心扉。
孩子们都会希望老师喜欢自己,而如果老师的某些动作让他们误以为是老师对自己产生了厌恶,那么他们也会刻意避开老师,所以说孩子不喜欢上厕所,一定是有自己的原因的。
►只要接受了正确的引导,他们就能克服这种不合理的心理
从专业的心理角度上来解释的话,就可以用孩子的——“放大心理”来说。
如果大人们越在意一件事情,那么孩子就会对这件事情表现的格外紧张。
他们会把这种情绪放大到他们的行动上,从日常的生活中来说,如果父母在家里经常问孩子:“你在学校上厕所了吗?”、“你自己会擦干净吗”、“你上厕所时,旁边有人看着你吗?”等等问题,那么孩子就会对在学校上厕所这件事情表现的非常紧张。

他们能感知到这件事情在父母心里的严重性,从而有着非常重的心理包袱,所以家长要引导他们克服这种心理。
首先家长不要表现得过于紧张和在意;
其次可以利用手绘本教会他们怎么自己上厕所,怎么能够擦干净;
而且自己也不要总是过问孩子在学校上厕所的情况,要用行动来教育他们。

辣妈语录:
表扬会让一个孩子变得积极向上,所以适当的鼓励他们,也能够帮助他们克服这种惧怕的心理。
一个正常的孩子是不会有什么大问题的,他们缺乏的只是外界的引导和帮助,如果能感知到他们的心理,并且和他们进行积极向上的互动,就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他们的信心和成就感,那么他们也就不会害怕胆怯了。
家长们,你家孩子在幼儿园能够主动上厕所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