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计时1天!幼有所育·幼有优育的0-3岁早期教育课程是怎样“炼”成的? | LIVE · 公益活动

文 / 暖暖育儿的
2022-01-08 00:45

步入21世纪以来,关注早期教育质量及教育公平日益成为全球早期教育的发展趋势。《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11-2020年)》中明确指出:“促进0-3岁儿童早期综合发展,积极开展0-3岁儿童科学育儿指导。积极发展公益性、普惠性的儿童综合发展指导机构,以幼儿园和社区为依托,为0-3岁儿童及其家庭提供早期保育和教育指导。加快培养0-3岁儿童早期教育专业化人才”。受政策引领影响,发展儿童早期服务体系已成为一项系统的社会工程。期望孩子“赢在起跑线”的广大家长对优质普惠教育的追求,“三孩”政策下不断增长的新生儿教育、服务需求及国家对0-3岁早教机构的重视与扶持使得早期教育供不应求的市场景引发了早期教育机构的“大爆发”。

早期教育行业虽有一块诱人的“大蛋糕”,却陷入了早教、托育机构“来来往往”,大多数机构只是昙花一现的“怪圈”。为何适用于0-3岁儿童的托幼机构、早期教育指导机构抓不住广阔的“市场”?

在挖掘早期教育行业机遇时,各位早教行业从业者也应看见0-3岁早教背后的“硬性需求”,以高质量保教打破家长对早教“不信任,可替代”的理念,真正掌握“质量”与“流量”双收的早教密码。

早教质量的提升与师资、环境、课程等密切相关,但当下托幼机构、早期教育指导机构等普遍存在投资者急于进入市场,对早期教育保教实务与活动不熟悉,对0-3岁的教育活动抱有学不好,没必要的“偏见”;机构专注“门面工程”,环创千奇百怪却忽视了“学习地”的教育需要;师资水平不高,教师与幼儿“非教育”现象时有发生;课程安排缺乏科学依据、对家长的指导不到位等一系列问题时有发生,导致早期教育应有的教育功能难以实现。未能达到家长受众期望的早期机构得不到认可与生源,最终只能屡屡“马失前蹄”。

在“高质量教育建设”成为主流的今日,教育与保育质量兼顾的早期教育最能“俘获”家长们的“芳心”。台湾新竹清华大学幼儿教育系周淑惠教授认为:“托育课程与教学是整个托育工作的核心与关键,一个托育机构如果无法提供优质的、适宜的托育课程,将难以持久发展”。

有质量的早期教育离不开具备专业素养的师资队伍,更离不开优质的课程资源支持。以感官探索、认识世界的婴幼儿每日的学习源于一日生活积累的经验。若早期教育行业从业者能为0-3岁婴幼儿设计符合他们年龄特点的游戏与活动,让幼儿在“玩”中学习,在“学”中汲取必备经验,早期教育机构同样可以成为孩子的“启蒙老师”。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0-3岁早期教育与托幼课程并非一日建成的“高台”,仍需各位早教行业从业者俱收并蓄优质课程资源,突破既有框架桎梏,深挖早期课程蕴藏的资源,以实践促生课程,以课程带动质量。周淑惠教授提出可从婴幼儿的发展与特性、一日生活与保育及游戏探三大关键点着手搭建课程发展框架,坚持全人均衡发展原则,看清早期教育保教的关键节点。

  • 可在发现关键点后如何将其转化为有价值的教育资源?
  • 早期教育的保育与教育又应如何做到二者兼顾?

为帮助早期教育指导机构及从业者解决早期教育保教实务的迷思,西部幼教论坛组织委员会联合深圳市一杰早期教育科学研究院特别邀请台湾新竹清华大学幼儿教育系/所教授、博士生导师周淑惠教授特定于2022年01月06日开展“优质的0-3教保课程”线上公益分享,旨在通过理念与实践案例、视频案例分析,让学员理解如何从环境、作息及课程方面建构高质量的0-3教保课程。

即可进入直播间学习

/

编 后 语

“普及有质量的教育”正是现代化中国教育体系更新的大目标。作为中国教育中成长性与延展性极强的一大板块,早期教育迭代与创新也应与“高质量教育”密切联系,通过培养优质师资、创设适宜环境、打造综合课程,实现保教结合等多维度实现“幼有所育、幼有优育”。周淑惠教授同样秉持推动全国早教质量提升的愿景,在这寒冷的冬日为我们带来一场温暖的公益分享活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