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简单方法,给孩子一生的习惯

文 / 育儿营养家
2022-01-09 18:10

当一位美丽天使降临家庭,每对父母都满怀热情,对宝宝的未来充满期待和盼望。

中华传统文化也有“望子成龙”的说法,意思是希望自己的子女能在学业和事业上有成就。

当然,这些都是我们父母的期望目标,希望将来孩子如何如何,怎样怎样。

除了期待和盼望外,我们应该怎么具体实现理想呢?

古人云----“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说明作为父母要为孩子的长久未来做规划打算,并且付诸以行动。

在适当的时间做适当事情。我们不能要求一个幼儿园的宝宝会小学的知识,也不能要求小学的孩子会初中的学问。一切都需要慢慢培养累积。

如果说学习、成绩、成就是最后的目的,也可以说是目标,那么笔者认为能够维持宝宝长期向目标靠近,并且实现目标的能力不是一时冲动,更不是三本五本书籍,而是一个好的人生习惯。

说到习惯,肯定会觉得是老生常谈,没有新意。但是,笔者说的习惯是经历两年时间验证可行的,并不是空穴来风,更不是纯属想当然的理论,确确实实的育儿经验。

笔者与自家宝宝约定,日常生活大致分为三个类别----“学、玩、吃”,这三个行为类别互斥,做一个类别事情,不允许掺杂另外任何一个事情。

也就是说,学习生活不允许吃东西,不允许玩;玩的时候不允许学习,不允许吃。

看似简单的约定,需要长期的坚持和督促。

每个孩子都有天生的随意特性,不知不觉的触犯约定,家长需要及时提醒。时间久了,也就成为了宝宝的习惯。

经过两年的监督与检测,发现孩子已经养成习惯,趋近90%(小孩子,还是有随性的)。

学习时候不受其他环境因素打扰,专心致志,细心专研。------笔者认为孩子具备攻坚难题的基础素质。典型事例:经历一周多时间,孩子独立查看图纸,搭建1500+块的积木,全程不需要父母参与;学校安排的作业,也能自己每天按时按点完成,不需要父母提醒,学习已经是每天的必备环节。

玩的时候,开心,任性,不再有其他顾虑,不用担心父母有其他安排,学校有作业要做。------全身心放松,得到最好休息,释放精神。

吃饭时候需要提醒,小孩子还是有些挑食,做的不如上述两者。

孩子在成长阶段,越早参与孩子辅导教育,越会有更大收益。不要等待事情已成定局,我们再亡羊补牢-----付出更多,收益甚微。

学习阶段是成本最低,收益最大的人生历程。父母不要因为孩子做错题目,对孩子大发雷霆。想想,孩子做错题,只是时间投入,而儿童阶段,时间是可以大把挥霍的,快乐童年有的是时间。这些绝对不同于工作阶段,大人任何事情成本都很高。

所以,宝宝的任何错误,父母都要细心、耐心辅导纠正,反反复复,不可暴躁------当一个父母对孩子大发雷霆,暴躁如雷时候,说明父母输了,没有技能了,一定要沉着冷静,想办法,想办法,想想办法,换个方式。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