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乡村医生,6个孩子5个博士,他的育儿观只有24个字

文 / 红尘人间客
2022-01-13 00:30

文/红尘人间客

一个普通的乡村医生,却有六个精英子女。

大儿子“蔡天文”,美国康奈尔大学博士毕业,宾西法尼亚大学最年轻的终身教授,2008年荣获世界统计学“诺贝尔奖”——“考普斯总统奖”;

二儿子“蔡天武”,14岁考入中国科技大学少年班,19岁考上诺贝尔奖获得者李政道主办的CASPEA留美博士班,25岁获得美国罗切斯特大学博士学位;

三儿子“蔡天思”,北京外国语学院毕业,曾被美国圣约翰大学录取为博士生;

四儿子“蔡天润”,华西医科大学毕业,曾被美国阿肯色州立大学录取为博士生;五儿子“蔡天君”,中国科技大学硕士;

六女儿“蔡天西”,14岁进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少年班,18岁成为麻省理工学院博士生,22岁获得哈佛大学博士学位,28岁时成为哈佛大学最年轻的副教授,30多岁时成为哈佛大学终身教授。

他被人称为人才“魔术师”,无数家长向他请教“育儿大法”,他只是淡淡一笑:“我只是把父亲的角色当事业来经营。”

而他的育儿经只有24个字:早教教育、从小立志、培养自学、先学做人、快乐教育、爱和多沟通。

一、走不通的求学路

这名普通的乡村医生叫做“蔡笑晚”,1941年出生于浙江一个殷实的书香门第,父亲是当地有名的医生。

从小受家庭文化的熏陶,蔡笑晚十分喜欢阅读,尤其对物理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凭借自身优秀的成绩,他考上了重点高中。

那时正值“反右运动”,蔡笑晚的父亲是国民党的法医,因为政审不合格,蔡笑晚被学校除名。

但这没有阻止蔡笑晚求学的步伐,他用一年的时间将高中所有的课程学完,独自参加高考,却再次因为政审不合格而中断求学路。

蔡笑晚去了一所小学做小学老师,因为在学校表现突出,他被评为了“先进青年”,在学校的推荐和三门科目满分的情况下,他再次踏入大学,破格被杭州大学物理系录取,蔡笑晚终于圆了自己的梦,可意外再次来袭。

蔡笑晚的父亲不幸去世,养家糊口的重担落在了蔡笑晚身上,不得已,蔡笑晚只能退学养家。

没多久,蔡笑晚成家了,得知妻子怀孕的那一刻,蔡笑晚心中求学的因子再次被唤醒,他一生无法完成的求学梦,将让孩子“继承”。

蔡笑晚正式给自己更名为“蔡笑晚”,寓意“自己将在晚年实现愿望,笑得最好最开心”,那一刻他将父亲作为了自己的职业。

蔡笑晚承接了父亲的衣钵,成为了一名乡村医生,和妻子一共孕育了五子一女,因为深受儒家文化的熏陶,他给自己取号为“孔老二”,分别给自己的孩子取小名为:孟子、孙子、荀子、润子、曾子和西子。

二、早教、自学

孩子出生以后,蔡笑晚就开始研究自己的育儿之道,在那个“读书无用论”大行其道的年代,蔡笑晚坚信“读书有用”,还深谙早教的重要性,他说:“读书要趁早!”

在他看来,一到四岁是孩子们学习能力最强的时间,那个阶段的孩子对世界充满好奇,也乐于接受新鲜有趣的事物,只要利用好孩子的兴趣,引导孩子,就可以让孩子在玩乐的同时,学习到很多有用的知识。

在蔡笑晚看来:“天才既不是遗传,也不单靠勤奋,而是早期良好教育的结果。早期教育能更深地挖掘出孩子的遗传基因,也会使后天的勤奋更加有效。”

蔡笑晚家每天早上都给孩子们播放着英语和日语,一直播放到他们长大,在那个时代,家家户户挂着时尚的海报,但蔡笑晚家里挂着牛顿、爱因斯坦、居里夫人的画像。

在孩子咿呀学语的时候,我们总习惯性地教孩子去听儿歌、学汉字、背古诗,我们第一个学会的便是自己的名字,上学以后才会学习数字与运算。

但在蔡笑晚看来,数学方面的早教比识字更为重要:“数学比背诗更能开启孩子的智慧之门。”

大儿子还在襁褓之中时,蔡笑晚就掰着手指头向孩子进行数字启蒙,他伸出几根手指,孩子就点几下头,学会数字以后,他会用手点着孩子的下巴,然后让孩子说出点了几下,还会抓着孩子的手,教孩子数数。

就这样,大儿子在八个月才会说话的时候,就可以从一数到五,一岁多就可以认识十以内的数字,在上学以前就学会了四位数的运算了。

他将这个称作“时间上的胜利”,因为先一步的接触知识,蔡笑晚还希望孩子们可以提前入学,正常的孩子是在七岁,甚至八岁入学学习,但蔡笑晚想让自己的孩子在六岁前就进入学校。

古有孟母三迁,今有蔡笑晚搬家,为了让孩子能够提前入学,蔡笑晚频繁搬家。

正规的学校是不允许提前入学的,蔡笑晚只能搬到偏僻的私立学校,可那样的学校,师资力量教育环境又不好。

在孩子成功入学,有了学籍以后,蔡笑晚会再次搬家,搬到师资强教育环境好的学校。

然而,提前入学只是第一步,在蔡笑晚的引导下,孩子们能轻易地超越同龄人,总是在学校名列前茅,这时候他会鼓励孩子跳级,为了跳级,蔡笑晚又搬了很多次家。

孩子入学后,学习进度不一样,每个学校的教材还有所不同,在孩子们烦恼的时候,蔡笑晚再次引导孩子,告诉他们“自学”的重要性:“自学在本质上是培养思考能力,重要的是学会如何自学。”

人一生最重要的便是“自学”的能力,学习是一生的事,不能等着别人来教你,要自己主动地学习。

除了主动的学习外,学习还有方法,他告诉孩子学习要懂得“抓重点”,可以先学重要的、主要的知识,而那些次要的可以先放一放。

起初孩子们并不懂哪些是重要知识,哪些是次要知识,蔡笑晚就先帮着孩子们“抓重点”,之后再让孩子自己学着抓重点。

蔡笑晚有六个孩子,每个孩子的学习进度,学的知识都不一样,要想知道每一个科目的重点,他必须清楚孩子们的教材与学习纲要,这样的工作量无疑是巨大的。

蔡笑晚孜孜不倦,找到重点后,还将其总结成方法交给孩子们,让他们学会自己抓重点,自己进行独立思考。

这样的学习方法,让孩子们受益匪浅,在大学时期他们依旧保持着高效的自主学习能力。

除此之外,他还会搜集全国的学习资料,为孩子们手抄资料试卷,这样的资料堆满了家中的柜子。

三、立志、做人

早教固然重要,但对于一个孩子来说,志向更是重中之重“从小立志”便是蔡笑晚育儿的另一个“核心”。

有了目标才会有前进的方向,再好的教育,倘若没有目标,就如没有灯塔的航船,失去方向只能在大海里打转,到不了远方。

蔡笑晚小时候,外祖母便教过他这么一首歌谣:“三十三天天外天,白云里面出神仙。神仙本是凡人做,只怕凡人心不坚。”

神仙本是凡人做,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蔡笑晚在年轻时便立下了振兴家族的的志向,独自求学无果后,他再次立志培养孩子,振兴家族。

蔡笑晚不仅在家里张贴著名科学家的画像,还向孩子们讲授科学家们的故事,这样的故事,让5岁的女儿对科学产生了兴趣,她说:“我要做中国的居里夫人!”

蔡笑晚借用《荷马史诗》里的话激励她:“莫辜负你一片聪明美质,你须抖擞精神,留个芳名在青史。”后来她成为了麻省理工和哈佛的博士。

最好的教育便是言传身教,蔡笑晚一家经常围在一起,一起读书学习,孩子小的时候,蔡笑晚夫妇会给孩子讲解书籍的内容,长大以后,孩子们就自主的阅读古今中外的书籍。

即使是蔡笑晚夫妇也是如此,他们几乎不看电视,一起跟着孩子们一起阅读,营造一个浓烈的学习氛围。

阅读是贯穿了孩子们的一生,但蔡笑晚并不希望孩子们成为只会读书的书呆子,古语有“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即使蔡笑晚一家八口生活的清贫,但他还是会带孩子们出去看世界。

蔡笑晚家有两层楼,一楼是他看病行医的地方,二楼便是六个孩子和他们夫妇生活起居,学习的地方,局限这样的一个地方,思想难免会闭塞。

蔡笑晚便带着孩子去全国旅游,北京、上海、杭州、大连、沈阳、哈尔滨,经济没有成为孩子们看世界的限制,蔡笑晚的脚步遍布祖国大地,孩子们的眼界得到了提高,视野变得更加开阔,有了这些体验,孩子们的志向也会更加高远。

四、快乐教育

冰心曾说:“一个美好的家庭,乃是一切幸福和力量的根源。”

很多家长最初都信奉“爱的教育”,要用爱来感化教育孩子,可遇到“熊孩子”闯祸的时候,青春期叛逆的时候,总是忍不住歇斯底里,那么蔡笑晚又是如何应对这些情况的呢?

“早起”是每个家长头疼的事情,催促孩子起床吃早饭,自己又要赶着上班。蔡笑晚叫孩子起床的方式却很特别,每天早上六点,蔡笑晚会在楼下拉二胡,孩子们听到二胡的声音就明白:该起床了。

孩子们起床以后,蔡笑晚便给孩子们放外语广播,渐渐地,孩子们就养成了早起的习惯,还对外语产生了兴趣。

培养习惯比教导更为管用,蔡笑晚采用一种巧妙的方式,仿佛春雨般润物无声,有人会问,如果这样孩子依旧不起床,不按照你的设想行动,那怎么办呢?

有一段时间《少林寺》与《霍元甲》这种武打片在全国风靡,一向好学的四儿子不想学习,每天只想去少林寺练武功。一般家长遇到,肯定要一顿“竹笋炒肉丝”,让他再也不想去少林寺。

蔡笑晚却非常尊重孩子的意愿,明知道他只是三分钟热度,但他没有将自己的想法强加在儿子身上,他向儿子确认,是否真的想去少林寺练武功,告诉他:“人要为自己的行为负责。”

四儿子就是想去少林寺,就是想学武功,他对儿子说:“要学武就写保证书,保证今生学武,决不再读书了,而且一定要成为大师。”

得到保证之后,他将儿子送到了少林寺,刚开始,四儿子在少林寺待得十分开心,渐渐地,练武的痛苦就开始折磨他,坚持两个月以后,他向蔡笑晚求救,不想再练武想回去学习时。

蔡笑晚拒绝了他的请求,他说:“每个人都要为自己的行为负责,不是你想去就去,想回就回的,坚持学完这个学期。”

一个学期以后,四儿子从少林寺回来,他学习的格外刻苦,一举考上了重点大学。

五、爱与沟通

有人会问,生活在这样的家庭,每天都是学习会不会很累,蔡笑晚是不赞成孩子像书呆子一样地学习的,他给孩子营造了一个充满爱的环境。

蔡笑晚家比较简陋,孩子多房间少,为了有更多的活动空间,他为孩子特制了一张大床,晚上四个孩子在上面睡觉,白天翻过来,就是一张大桌子,可以在上面写作业、看书,还可以打乒乓球。

除此之外,蔡笑晚还专门买了一辆自行车,以供孩子们课后放松娱乐,不仅可以打乒乓球,还可以骑自行车,听歌放松。

除了学习娱乐,蔡笑晚还尽自己所能的培养孩子,他给孩子设计了很多小游戏,用来开发智力,获胜的可以在“个人存折”上存入一笔钱,随着存折上的钱越来越多,孩子们的成就感越来越强,智力也得到了提升。

蔡笑晚的做法启发了二儿子,他模仿父亲的方式给其他的兄弟姐妹建立了自己的“银行与存折”。

小时候的理财玩乐,激发了他的经济思维,二儿子博士毕业后,有了一套自己的经济物理学理论和资金的运作方法,之后被美国金融公司高盛公司聘为副总裁。

《傅雷家书》中写道:“长篇累牍的给你写信,不是空唠叨,不是莫名其妙的说三道四,而是有好几种作用的。”蔡笑晚的教育里,就展示了沟通的作用。

小女儿蔡天西从小就天赋异禀,11岁的同龄小孩还在上小学,她就上高中了,因为跳级严重年纪小,蔡天西在学校经常被同学欺负,她写信向父亲倾诉。

蔡笑晚鼓励女儿:“现在欺负你的同学,不一定是坏的同学,还可能是你将来很好的朋友;假如这个同学真的是一个“坏”的同学的话,你也不要怕,坏人是不会有好结果的。

你要记得亚历山大的那句名言:‘我一生的成就全是我敌人给我造就的,我的朋友没有帮助过我造就什么事业’。”

在父亲的鼓励下,蔡天西创造了自己的一番成就

蔡笑晚的24个字“育儿经”就是:早教教育、从小立志、培养自学、先学做人、快乐教育、爱和多沟通。

孩子们成家以后也沿用了父亲的教育之法,蔡笑晚将自己的教育之法写成了一本书,将自己的方法分享出去,同时他强调:

“人人满意的教育观念最危险,只能培养出四平八稳的平凡孩子。”

家庭教育没有不变的“良方”,孩子个体的千差万别,教育方式也不相同。

只有家长用心血去思考,用汗水去浇灌,才能在众多的他人的经验中找到适合自己孩子的家庭教育。

图片来源网络 侵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