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老师的一条文案,引起家长的反感,合格的幼师不会这样明显

文 / 小思妈妈营养辅食
2022-01-13 09:23

我是一个全职妈妈,一个不断实现自我价值的全职妈妈。拒绝焦虑,拒绝“内卷”,轻松育儿,理性对待婚姻生活,宽容应对婆媳关系,希望我的一些观点能够让你豁然开朗,能够带给你正能量,解决你的现实问题。

文|家有小甜椒儿(原创不易,请勿抄袭,欢迎个人转载分享)

图|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我家宝宝马上3岁了,我给她报名了一家私立学校,打算年后把她送到小托班适应一下集体环境。

我做这个决定是经过深思熟虑的。

我家宝宝生日比较大,过完年就整3岁了,我想要让她适应一下集体生活。

我给她选择的学校,小托班半年的费用是23200元,费用不算低,但是综合学校的整体环境和老师的整体素质,价格也算合理。

前几天到学校交了费用,准备春天让宝宝入托。

不过今天学校的一位老师的一条朋友圈,引起了我的反感,甚至产生了退学费的想法。

这位老师上午在朋友圈发了一条视频,视频内容是一个2岁的宝宝和外教老师对话,确切说是老师在跟宝宝对话,老师全程用英语,宝宝做了简单的回答“5个”,然后按照老师的问题,用小手指了鼻子、眼睛、耳朵、头。

就是一个简单的问答。

最让人觉得反感的是老师的文案:“看看我们的小牛娃,父母的教育理念很重要,赶紧让孩子加入集体生活吧,孩子的各项技能提升速度比你们自己带娃快多了。”

后来知道,像我一样对此反感的家长有很多,不少家长认为这位老师太露骨了,目的性太强了,很有一种中了圈套的感受。

了解这个原因,首先要了解现在年轻人的心态。

我们这一代家长,跟父母那一代家长的心态完全不一样,跟10年前的家长相比,也是另外一个心态。

我们的父母,还没有产生特别大的育儿压力,所以我们小时候能够有幸拥有一个美好的无压力的童年。

10年前~20年前这个阶段,父母对孩子的期望非常大,给予孩子很大的学业压力,当时火遍全国的“虎妈”就是一个象征。

父母为了能够让孩子拥有比较好的前程,给予孩子在学业上实行了很大的压力。

到如今,我们这一代人做了父母,对于教育孩子有了新的认识,随着“反内卷”的思潮,越来越多的家长,更希望给孩子提供一个较为轻松的成长环境。

举个例子,好朋友薇薇在谈及孩子的教育的时候说:“干嘛要让孩子那么累,干嘛要让孩子那么拼,最后成绩好了,精神状态不好了,人格有问题了,还不是一场空,我就要我女儿明白,轻松点,别攀比,有多大本事干多大事,健康快乐最重要。”

薇薇的这个观点代表了现在很多妈妈的观点。

我也是持有这样态度的,每当我的爸爸妈妈或者是公婆对我的女儿说“以后考清华北大”一类的话语的时候,我都要补上一句“宝宝不考清华北大,宝宝学会知识,储备知识,为独立生存做好准备就行了”。

尽管大人的话,对一个3岁不到的孩子来说,有点深奥,他们只是跟着起哄,并不懂真正的含义,更不懂与这个结果相匹配的付出,但是我就是要从小给孩子灌输这样的思想,让她形成一个惯性。

这样的观念影响了我们帮孩子择校。

这位老师的编辑的文案,之所以引起家长的不满,一方面她在暗戳戳比拼,言外之意“在我们学校上课孩子学习更多的东西,进步更大”,另一方面她忽视了孩子自身的特点,认为把2岁以前的孩子送到学校是最明智的选择,“一棒子打死了”所有带娃的全职妈妈的付出。

她当然是为了让孩子们去学校上课,这对她们是有利的,但是当这种目的太过露骨了,就容易让家长忽视了学校本来具备的优点。反而起到了相反的作用。

什么时候学校和老师才能真正从孩子的角度出发,因人而异,给出一个客观的分析和建议呢?

提出这样一种想法,肯定会被嘲笑说是“痴人说梦,异想天开”。

对于幼儿上幼儿园或者是小托班这件事,很多家长是焦虑的,想要孩子去学校,又担心孩子不适应,不给孩子上学,又担心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到底谁才能告诉家长该不该入学呢?

去直接问老师,老师会以学校和个人的利益出发,一定是鼓吹把幼儿送到学校的好处。

要不要把孩子送去学校,还是要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以及家庭的实际情况来决定。

如果宝宝自己不抵触上学,并且已经有了表现的欲望和社交的欲望,这个时候把孩子送去学校无疑是正确的选择。

如果孩子行为能力还比较弱,当被问到是否愿意上学的时候非常抵触,尽管家长多次做沟通,都是无效的,孩子依然抵触这件事。

那么就不要把孩子送去学校。

如果家里有人照顾宝宝,并且能够给孩子提供有质量的陪伴,孩子当然是跟着家长最合适。

如果家里没有人照顾宝宝,或者是老人不能好好照顾宝宝,整天只顾着看手机,不能给孩子高质量的陪伴,这个时候把孩子送去学校或者是不错的选择。

作为一个家长,还是对老师和学校有期待的,学校和老师是除了父母和家庭,孩子接触最多的人和环境,对孩子的影响是非常大的。

我们希望老师们的目的更纯粹一些,减少一些功利,能够做一个合格的老师,这样家长才能彻底放心。

另外,对于幼儿来说,我们不希望孩子处在一个攀比的环境下,所以希望老师们能够不要让孩子之间对比,对这些幼儿而言,快乐健康就是最重要的。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