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有这2个懂事的行为,暗示长大后情商低,家长可别瞎高兴
''你家孩子真懂事''这是很多家长爱听的话,乖巧懂事的孩子与熊孩子比起来,每个人都会选择前者。
但是作为家长,我们需要知道的是,凡事杯满则溢,过犹不及。孩子懂事是好事,但是太过懂事意味着孩子的自我忍让和缺失,对于孩子来说,反而是一种伤害。
尤其是家长的一些错误引导,在孩子变得越来越懂事的同时,也给孩子的成长带去了很多的坏处,对孩子以后的人际交往起到负面影响。
1、总是自觉地把''好吃的、好玩的''让给弟弟妹妹
''孔融让梨''的故事,深深印在我们的脑海中。
大的要让得小的,这是很多家长都会对孩子说的话,我们想要教会孩子礼仪,要懂礼貌。
大多数的家长的做法是什么呢?
在孩子把自己的喜欢的东西分享出去之后,才夸赞孩子说''宝宝真懂事'',一旦孩子拒绝分享,我们就会''妈妈不喜欢你了''这种话来威胁孩子,过分的去强调孩子学会谦让,而让孩子的真实需求永远处于''无法满足''的状态。
长时间积攒下来,就会让孩子形成''爸爸妈妈是不是不喜欢我''''是不是我不够好''一系列的负面情绪,导致孩子长大后的情商低!
2、不敢在大人面前任性、放肆,总是委委屈屈地听话,不敢对抗权威
这种孩子的懂事,只会让人看得心疼。
''讨好型人格'',这样的孩子长大了以后,经常会因为情商低,不好意思拒绝别人的请求,而让自己陷入两难的境地;经常会因为敏感的心思,去不自觉得猜测对方的想法,小题大做,影响与人的交际。
这样的孩子,敏感,多疑,也会很脆弱,生活得会很辛苦。
谦让、懂事是很好的习惯,但是我们必须知道,孩子是一个独立的人,家长需要先尊重孩子,在这个基础上,帮助孩子养成好习惯,不是一味的让孩子妥协。
所以说,有上述这两种''懂事''的行为的孩子,其实是在暗示长大后情商低,家长可别瞎高兴!
如果孩子非常强烈地拒绝了我们的请求,他不愿意分享自己心爱的玩具,那就尝试着尊重孩子的意见吧,没有必要非得让孩子去谦让。这跟要求你把你最喜欢的口红分享给别人是一样的道理。
我们可以引导孩子,学会主动去分享,而不是被迫地去忍让。这其中的差别就在于孩子是否能够从这个动作中品尝发自内心的快乐,内心收获满足和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