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在幼儿期想象十分活跃,但想象水平不高,带有夸大性
学丨孩童教育
为什么幼儿常常把想象和愿望说成事实,在生活中常常可以见到孩子把自己想的,希望的事说成事实。
比如有的孩子听到父母说将要给他买什么玩具或准备带他到什么地方玩,就出去对同伴说:“我有××玩具。”“我到××去玩了。”说得活龙活现,好象真的一样。
这是怎么回事呢?
孩子在幼儿期想象十分活跃,但想象水平不高,带有夸大性,想象的事物有时和现实情况分不清。
同时,幼儿缺乏知识经验,记忆和分辨的能力都比较差,有时就会出现把愿望说成事实的现象。这种情况在幼小儿童中比较多见,而五六岁的孩子就逐渐好转,能把想象和现实分开了。
幼儿想象和现实的混淆,还和孩子满足想象过程和想象情绪有关。有时孩子虽能分清真假,但他的情绪在想象中得到一种满足,如他说到动物园去了,情绪就有看大象、猴子的愉快体验。虽然事实上没有看到,但他仍愿做这种脱离现实的空想。
对于幼儿把想象说成事实的情况,父母千万不能不论是非曲直,斥责孩子品质不好,“撒谎”、“骗人”等。但也不要觉得有趣好玩,不加阻止,放任孩子漫无边际地空想。
应设法诱导他脱离不符合实际的空想,实事求是;同时,在日常生活中,最好能经常教孩子细心观察,使他能够利用在观察中获得的知识和经验,去进行富有意义、能启迪智慧的想象。为什么儿童好奇好问,好奇好问是儿童的天性。
孩子们降临到这个前所未见的世界中,对一切事物都感到好奇,好奇就会引出好问。爱迪生小时候看到老母鸡蹲在窝里孵蛋,他十分好奇,就去问妈妈。妈妈说:“母鸡在孵小鸡。”一天,吃饭的时候,爱迪生不见了。
全家人到处去找,最后发现他蹲在邻居的鸡窝里,问他干什么,他一本正经地说:“孵小鸡。”正是由于爱迪生从小有强烈的好奇心和刻苦学习的精神,才使他成了大发明家。
好奇好问是儿童高级神经活动发展的结果。好奇好问也是儿童高级情感发展的表现。儿童的高级情感是在认识周围社会和与人们的交往过程中发生的,两岁以后逐渐发展,分为道德感、理智感和美感。
儿童由于好奇而产生许多问题,提出问题正是为了更快地了解周围世界,问题得到解答时不但获得了知识,儿童的精神也会感到满足和愉快,这就是理智感的自身体验。
最后理智感是与人们的认识活动、求知欲望、认识兴趣、解决问题等需要能否得到满足而产生的情感。
儿童到了五岁左右,求知欲和认识兴趣开始明显发展,因此,他们对周围现实经常感到新奇,总想知道次是什么”、“为什么”。好奇好问能促使儿童像海绵吸水一样去寻求知识;好奇好问能引导儿童细心观察世界,进行新的创造。
聪明的父母们,启发孩子好奇好问吧,科学的幼苗会在好奇好问中茁壮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