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岁前,这样带娃逛超市,早教的钱都省了!聪明妈妈都这样做
说起带娃逛超市这事,你是不是一肚子苦水要倒?
只要一进超市,孩子无外乎两种情形:
要么就是要这要那,不给买就满地打滚儿;要么就是跑东跑西,满超市追着娃跑~
咱就是说,没个好的体力,根本hold不住这种“极限运动”啊。
但是,我却特别“推崇”带孩子逛超市。
大概会有人问,C妈为什么要如此“想不开”?
哈哈,其实啊,超市对于娃来说,是一个超级合适的“早教圣地”。仔细想想,超市商品琳琅满目,那不就是一本立体三维真实的大绘本嘛?
所以,超市逛得好啊,可是要省下一大笔早教钱。
DD从6个月开始就被我带着逛超市了。别的不说,就最简单的,很多蔬菜、水果的名字,他都是在超市认识的。
而且,大家不是总担心娃在超市不好控制吗?实际上啊,掌握好一些“套路”,孩子不仅能玩中学,还能乖乖听话不哭闹。
下面就跟随C妈一起来看看,不同年龄阶段,带娃逛超市还有什么新逛法吧~
6个月--2岁,认知启蒙期
认知能力包括了学习力、注意力、语言能力等多方面的能力。
2岁前的这个阶段,正是宝宝好奇心旺盛、探索欲强、大脑迅速发展的阶段。我们恰好可以利用这个时期,帮助宝宝开发和拓展认知能力。
感官刺激
感官刺激
我们都知道,感官能力是学习其他技能的基础。感官能力的基础好,学习其他技能的时候就会更加得心应手。
DD6个月之后,我带他去超市,最常去的就是蔬菜水果区。因为在这里可以“看一看、摸一摸、闻一闻”
看一看:西红柿是红色的,黄瓜是绿色的,柚子是大的,橘子是小的
摸一摸:西瓜是滑滑的,哈密瓜好粗糙...
闻一闻:菠萝香甜香甜的,但榴莲有点臭臭的...
这些东西家里的绘本上没有吗?肯定也有。
但这种真实的触摸、身临其境的感受,对于宝宝感官能力的刺激程度一定是不一样的。这对于孩子了解具体的实物,要更有帮助。
除了琳琅满目的商品,超市里的五颜六色的货架、音乐声、人声、以及各色行人等等,对宝宝来说,不都是一种感官刺激吗?
语言启蒙
关于语言能力的早期启蒙,有一个黄金准则:想要让宝宝不断的“输出”,一定要先确保“输入”,也就是要不断地说给他听。
之前咱们也提到过,在“输入”阶段,有一项很重要的活动,就是可以向他解释周围发生的事情,认识熟悉的生活用品、玩具等等,来进行词汇量的积累。
这样想来,超市这个场合再适合不过了吧。
所以,每次我带娃逛完超市,最大的一个感受就是“口干舌燥”,因为我真的一直在不停地说。
“我们到海鲜区啦,你看那里是不是好多条鱼在游?”
“DD喜欢吃火龙果对吗?是谁每次吃完后都变成‘小脏人’的?”
“阿姨在帮我们称重,这样就知道我们买了多少啦!”
总之,要尽可能地给他描述一切,这不仅是在输入,对于稍大一些的宝贝来说,还能起到引导交流的作用。
观察与配对
配对游戏平常咱们也没少跟孩子玩吧,它能帮助孩子在玩耍当中锻炼观察能力、思考能力、专注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
超市就是一个很好的玩“配对游戏”的场所哦。
对于1岁半以前的宝宝来说,我们可以选择低难度一点的。
比如每次购物前,带好几张想要购买的东西的卡片(或者是手机照片)。
举个例子,想要买茄子,就事先准备好茄子的卡片,给宝宝看,让他帮忙从货架上找到茄子。
那1岁半以后呢,我们就可以加大难度了。不再依靠卡片,而是让宝宝在实物中做选择。
现在我还常常和DD玩这个游戏,我会先从货架上拿下两样东西,比如葡萄和蓝莓,然后跟他说,我们今天要买点葡萄,我们应该把哪个放到购物车上呢?
这种简单的从食物当中选择的过程,就是孩子观察、思考并解决问题的过程。
2-3岁 大脑活跃期
这个阶段,宝宝的大脑正快速发展,每秒都会产生700个新的神经连接,整天都充满了不理智的情绪。这也正是孩子会“不受控制”的原因所在。
所以这个阶段的主要任务,除了继续加强认知方面的拓展,还要逐渐完成自我意识的建立。
记忆力
短期记忆能力的培养,2岁以后就可以提上日程了。而且,这时的他们通过短暂的接触和学习就能对新事物形成记忆,甚至还能记住一些细节和复杂的特征。
当然,我们并不是要求孩子死记硬背住什么,只是可以有意识的引导他们锻炼这方面的能力。
比如:
超市里见到的东西,家里也有的,我们可以在逛超市的时候就有意引导宝宝观察。等回到家后,再帮他回忆,我们看到的什么家里也有来着?
也可以在购物之前和宝宝一起写好购物清单,到了超市后问问他还记不记得我们要买什么东西。
文字和数字启蒙
了解C妈的人都知道,我并不提倡超前教育。
所以这里提到的文字和数字启蒙,跟记忆力一样,并不是要求宝宝会认、会写,而是我们可以通过逛超市这一样活动,提升宝宝对于文字、数字的兴趣。
因为比起绘本、认知卡片上的文字来说,商品包装上的可能要更花哨,对他们来说更有吸引力。
比起硬教他1、2、3来说,告诉他我们要买3个苹果、4根香蕉,可能要更直观。
我现在带DD去超市,常常装傻,“呀,妈妈是买了3个苹果吗?妈妈数不过来了,快帮我数一数~”
自主能力与规则意识
妈妈们所担心的孩子在超市哭闹、不听话的事情,多半其实都发生在这个年龄段。T2的娃嘛,叛逆在所难免。
但其实,这也是他们自我意识萌发、盼望自己做主的表现。
那在超市购物的时候,我们就可以给他们一些“自主权”。
我通常有两种方式:
一来呢,在超市买东西的时候,可以适当“示弱”,拿出两件大差不差的物品,跟娃说,妈妈选不出来了,你帮我选一个吧。
二来,事先列购物清单的时候,就可以让孩子自己决定1-3样想买的东西,只要不过分,我都会答应。
后面这个方式也是帮助宝宝建立规则意识的方法,让他体会到,我们是按照定好的计划/规则做事情的,慢慢他就了解了,规则是需要遵守的。
另外,超市货架上的东西不买的要放回原处、结账时要排队,这些社会规则不也都是宝宝的“必修课”吗?
C妈说
今天给大家分享的这些啊,其实都没有什么“具体”的方法可言,全都是我带DD逛超市时切切实实会做的事情。
但并不是“无章法”就无用处。
之前也一直跟大家说,早教课程其实它的底层逻辑也都在日常生活中,小公园的沙土堆、路两旁的小树小花、家里的家务...无处不蕴藏着“早教”。
也希望爸爸妈妈们,能多多在生活中开发这些让孩子去亲身体验的事情,这种润物细无声的“课程”,才是最生动有趣,最能让孩子受益的!
CD爸妈:“中国父母学习计划”推行者,C爸-中国医科大学硕士,三甲医院医生;C妈-报社育儿主编,《家长好脾气 才有好教育》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