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只跟妈妈闹,是被惯坏了吗?

文 / 小桃桃育儿
2022-03-16 18:20

很多父母理所应当地认为

除了会犯

01

抬头

低幼年龄孩子的运动发展就像开关一样,是从头开始慢慢往下发展的,

02

孩子没满月的宝宝就可以开始趴,我们不要认为趴是一种锻炼,趴很辛苦,其实趴就是另

03

右手去拿左前方玩具。独坐稳后,练习背后拿,如右手去拿左后方玩具。

04

有些孩子比较容易晕车,会走路之后走不太稳或不协调,不喜欢荡秋千这种失重的情况,

05

核心训练一个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多爬。

06

觉得走路越早发育得越好,甚至越聪明是一个非常常见的误区,

关于0-3岁的育儿关键,后面会有专门的文章逐一跟大家分享。

大J,世界500强前高管,国际融合教育专家。500万父母关注,擅长儿童全脑启蒙、亲子阅读、在家早教, 分享最新育儿理念。

(公众号名片)

有启发?

欢迎转发鼓励

很多父母理所应当地认为

除了会犯

01

抬头

低幼年龄孩子的运动发展就像开关一样,是从头开始慢慢往下发展的,

02

孩子没满月的宝宝就可以开始趴,我们不要认为趴是一种锻炼,趴很辛苦,其实趴就是另

03

右手去拿左前方玩具。独坐稳后,练习背后拿,如右手去拿左后方玩具。

04

有些孩子比较容易晕车,会走路之后走不太稳或不协调,不喜欢荡秋千这种失重的情况,

05

核心训练一个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多爬。

06

觉得走路越早发育得越好,甚至越聪明是一个非常常见的误区,

关于0-3岁的育儿关键,后面会有专门的文章逐一跟大家分享。

(公众号名片)

有启发?

欢迎转发鼓励

FOCUS ON US

关注我,一起做成长型父母

问题来了

好多妈妈曾经向我“倒苦水”,平时长辈带娃,孩子一整天都很乖的,唯独妈妈回来后就各种闹腾。

白天外婆带,外婆上厕所,和娃说一声,她就乖乖自己玩;

等妈妈一回家,同样上厕所,她是一定要跟着进来,有时还要坐在她大腿上的,完全一刻不能离开。

只要稍微说一声,“你和爸爸外婆先玩着,妈妈马上就回来”,孩子就开始眼泪汪汪,继而变成大哭大叫。

甚至有队友或长辈“定性”:“妈妈不在的时候娃可乖了,这都是你惯出来的”。

有时候我们会自我追问:是我太忙了给孩子的安全感不够吗?

为什么会这样?

首先,几乎每个低幼年纪的孩子在妈妈离开时和回来时都会哭!

这是因为孩子舍不得我们,而这样的情绪就是真实存在、也应该被允许的。

其次,哭不哭也和安全感也没有直接联系,这恰恰说明孩子和你在一起有更加充足的安全感。

因为太小了, 还无法很好地表达思念,他们就会用这些我们成人眼里的“不乖”行动来表现。

如果此时,妈妈还因为 外界评价的压力,一味希望先解决问题: 孩子不粘我,不再哭闹, 孩子的情绪没有被看到,却没有得到妈妈的反馈,可能就会进一步用各种“作”来强化自己的情绪表达:

“ 我 要试探下 妈 妈到 底爱不爱我 、有没有 想 他我 ……”

可以这样做

1、回馈孩子的情绪,为孩子“撑腰”

当宝宝对回家的你表现出不舍,哭闹、粘人,请大胆地对ta说:“宝宝,妈妈好想念你啊,你有没有想妈妈,来让妈妈抱抱亲亲”,

用语言、用肢体动作大声地向孩子表达出:“是的!我也想你,我很想你!”

其实孩子比我们想象的容易满足,问问宝宝:“你是想念妈妈了对吗,因为一天没见到妈妈,所以想每时每刻都要和妈妈在一起呢。妈妈也是的”。

先解决情绪,情绪解决了,那些所谓的“坏行为”自然就容易解决了。

2、坦然面对别人的评判,不乱了自己的阵脚

我也曾经很心塞的,我明明花心思教育最多,孩子却更经常对我发脾气(老公还吐槽我:你看你学这么多“爱与规则并没有用啊!)

“淘气”其实就是孩子在走向独立之前的过程,他们通过挑战权威来了解底线在哪里,通过破坏来明白自己可以做到什么,不可以做到什么。

只有当孩子感到足够被爱被接纳被信任,他才愿意把他最真实的一面展现出来。

如果孩子长期感受不到父母另一方足够的爱和关注时,他就有可能会用变乖变懂事来赢得这份爱,越来越讨好。

所以,不要以为闹是不喜欢你,或者开始怀疑自己的育儿方式,这恰恰说明孩子和你在一起有更加充足的安全感呀!

>>更详细解答:

给云闺蜜的话:

话题索引

查看历史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