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我们终其一生追求的究竟是什么|大勺子读《论语》
#育儿事务所#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孔子享年七十二岁,这里短短几句话,就回顾了自己的一生。孔子说:“我十五岁开始就立志学习,经过十五年不断的努力,到了三十岁才确立了自己的人生志向”。所以学习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要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十五年如一日不间断的学习才能“立”。“立”不单单是能够在社会上自食其力,而是确立了人生的追求,为人处世的道理确定了,今后一定要完成的使命不变了。有人会问,立志有这么难吗,需要十五年的时间?可事实上有多少人终其一生,都不知道自己想做什么。
“又经过十年的磨炼,到了四十岁就无所疑惑了”虽然十年前人生要走的道路就已经确定了,但在前进的过程中还是会动摇。特别是在如今这个物欲横流的时代,有多少人能够耐得住寂寞,不忘初心的坚持着自己的梦想呢。所以经过十年的历练,这个时候对任何事物已经了然于心,对一切事变也都洞然明白,心不乱了也就不迷惑了。
“五十而知天命”又经历了十年,思想开始由形而下向形而上转变了,明白了自己所坚持的志向就是“天命”,得之我幸不得我命。“六十而耳顺”又过十年便到了花甲之年,什么大风大浪都已经经历过了,无论你夸我还是辱我,都能心如止水,海阔天空。
“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等到了七十岁就想干什么就干什么了,随心所欲自由自在,不在乎什么人言可畏,也不执着于什么人情世故。但“不逾矩”,以约束为前提的自由,绝不做超越规矩法度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