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过表象,看懂孩子
触觉是神经通路的基础,是其他感觉系统的发展通路。触觉细胞遍布全身里里外外,包括皮肤、肌肉、骨骼、内脏、关节、黏膜组织、韧带等地方。正是因此,我们能感觉到冷热、痛痒、肿胀、轻抚还是重压。例如我们吃冰淇淋时,口腔、食道、胃部能感受到冰凉的感觉;小蚂蚁钻进耳道里,耳朵内部能感受到痒意和异物移动;经过潮湿阴凉的地方会觉得温度降低并且打喷嚏等等。这些都是触觉系统在发挥作用,触觉系统将我们身体感官接收到的各种感觉刺激传给中枢神经,再经由中枢神经传送到脑功能区。
人类的言行举止在最初产生前的起因,都是因为“有感觉”。因为有感觉,所以才会有想法,有了想法之后,才会有所作为。如果触觉系统发展不完善,那就不能正确接收和传输各种感觉刺激,那么就会产生不恰当的想法,做出不恰当的行为。
当触觉系统太过敏感,会将外界的感觉刺激放大。因为触觉敏感的人平时对外界容易起戒心, 安全感建立缓慢, 经常处于紧张状态, 而且容易心口不一。
我们中心有一个很敏感的四年级的大男孩,加上他的语言组织能力不够,经常缄口不言或言不由衷,惹人误会。前段时间,他来上课的时候整个人状态很不好,原因是家里的猫丢了,但是他说出口的话却是“家里还有很多猫粮,他不在了就会放坏掉,浪费钱;再买一只猫还要花钱”,说自己是舍不得钱,聊了很久他才说出舍不得猫,他很难过,很自责,觉得都是自己的原因,如果他不把猫带出去,如果他不松手,猫就不会丢了,他觉得猫就像自己的家人,有感情了。说到后面一度哽咽,却把眼泪憋回去了。
他有一个心直口快的妈妈,太过直白的表达方式总是会让孩子觉得自己被嫌弃,无形中给孩子心理压力,而且情绪起来会对孩子动手,即使妈妈冷静下来能够知道自己的处理方式不恰当,但是情绪上头的时候控制不住自己。孩子妈妈每次听到我们家长课堂老师给的建议,会回去尝试一段时间,但是经常坚持不了太长时间,比如说”给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妈妈在一旁看书,孩子自己写作业”,“不再盯着孩子的学习,让孩子自己来”,但是最后还是忍不住在孩子写作业时刷手机,偶尔抬头看到孩子做其他的,就叫孩子要认真,即使孩子上学期的期末成绩还不错。于是孩子的情况就反反复复的。
还好曾经帮着学校老师一起欺负自家孩子的妈妈,会比较客观的看待孩子的行为,而不是老师一说就批评指责孩子。
“触觉敏感的人是很辛苦的,如果家里给的爱足,身边的人能理解那还好,如果从小爱不足,或是身边的人不理解,那真的是一路走来会很辛苦很累。”
希望每位父母都能够成为孩子的后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