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迹!28周早产宝宝体重仅950克,闯关59天健康出院

文 / 南方Plus
2019-04-04 17:11

4月2日,记者从佛山市第二人民医院获悉,一名出生时体重仅950克的“袖珍宝宝”,经过抢救与50多天的细心护理,终于健康出院。

紧急:

“袖珍宝宝”体重只有950克

新生儿科医护人员回忆说,2月的一天,医护人员突然接到产科打来的紧急电话——一名仅28周的早产儿要出生了。

“正常婴儿出生时应是怀孕37-40周,体重2.5kg以上。但这个孩子过早地出生了,各个脏器功能还不成熟,情况非常危险。”

“准备暖箱、监护仪、呼吸机、一系列抢救药品和仪器。”一支救治团队迅速组成,第一时间赶到手术室,待宝宝出生后立即展开全力抢救。宝宝小伊伊(化名)立即被送往市二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医护人员进入一级战备状态。

据医护人员回忆,当时,小伊伊全身发绀,呼吸微弱,心跳微弱,体重只有950克,生命可能会戛然而止。

一系列抢救措施之后,小伊伊心脏跳动慢慢加快、慢慢加强,皮肤颜色转红。

“看!她手动了!脚也动了!她眼睛睁开了!我们成功了!”小伊伊生命体征平稳,所有的医护人员都长长地吐了一口气。

闯关:

呼吸关、感染关、贫血关、喂养关

“这仅仅是第一关,要知道这么小胎龄的早产儿,又是超低出生体重儿,存活率很低,后续还要面临呼吸关、喂养关、黄疸关、感染关等多重考验。”新生儿科主任张爱民说,这几大难关不仅对宝宝来说是“生死关”,也将考验医护人员的技术和水平,对孩子的父母也是一个考验。

面对孩子的提前降生,小伊伊的父母当时都有些不知所措,他们很担心孩子抢救过来后会不会留下严重的后遗症、能不能像其他孩子一样健康。

“我们已经召集新生儿科的医生护士,拟定了严密诊疗护理方案,并为小伊伊开通了绿色通道,可以24小时随时接收母乳,给予纯母乳喂养,并且尽早开展新生儿‘袋鼠式护理’辅助治疗。市二医院新生儿科在新生儿救治方面一直坚守的一个原则就是,我们不仅要救活一个孩子,更要通过适宜声光、合适体位、减少疼痛、父母参与等早产儿发育支持护理让孩子高质量地存活。”面对家长的担心,张爱民多次耐心与他们谈话,增加他们的信心。

在孩子出生第二天,新生儿科医护人员特意邀请小伊伊的父亲进入NICU探视。看到被抢救过来的小伊伊,他最终坚定了要尽一切努力让她存活的信念。

插管上呼吸机、肺表面活性物质气管内注入、无创呼吸机辅助呼吸、抗感染、静脉营养、PICC置管、输注红细胞……每个医护人员都把小伊伊当成是自己的孩子对待,每做一项治疗或检查,都再三权衡利弊。

经过新生儿科医护人员的积极抢救、悉心护理,小伊伊存活了下来,一步步闯过了呼吸关、感染关、贫血关、喂养关,健康地成长着,奶量从刚开始的0.5毫升鼻饲喂养到一次吮奶40多毫升。

“袋鼠式护理”让宝宝感受到妈妈的心跳和呼吸

不单关注早产儿的救治,新生儿科还注意家属的长期精神支持。住院期间,为帮助宝宝尽快康复,医护人员让宝宝的爸爸妈妈走进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参与床旁“袋鼠式护理”,促进亲子关系的建立。“袋鼠式护理”顾名思义,就是妈妈(或者爸爸)像袋鼠一样将宝宝拥抱在胸前,持续的皮肤与皮肤的接触,让宝宝感受到妈妈(或者爸爸)的心跳和呼吸,从而使宝宝有安全感。袋鼠式护理又名皮肤接触护理(skin-to-skin care)。市二医院早在2016年就在市内率先开展了这项服务。

为了确保“袋鼠式护理”的效果,新生儿科护理组长周坤先多次向小伊伊妈妈讲解“袋鼠式护理”的方法和要点,手把手、一对一进行护理指导,教会了妈妈关于早产儿喂养的方法和技巧,以及一些异常情况的观察要点。两个月时间里,就这样,母乳喂养加上妈妈不懈的“袋鼠式护理”,小伊伊在家人跟新生儿科医务人员的共同帮助下,茁壮成长。

59个日日夜夜后,小伊伊的体重从950克增长到2370克。近日,她平安出院。她的父母将一面镶有“关爱病患暖人心,精心呵护育幼苗”的金色牌匾,送到新生儿科,对全体医务人员的辛勤付出表示衷心的感谢,将一面写着“医术精湛救患儿,再创生命奇迹”的锦旗专门送给周坤先。

【记者】夏小荔

【通讯员】黄晓晴

【作者】 夏小荔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 南方号~佛山市~非常医+1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