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最让父母头疼的新生儿16大常见喂养难题?答案全在这里啦!
前言导读
许多妈妈,尤其是第一次做的新妈妈,缺乏经验难免会手足无措,会遇到很多新生宝宝的各种喂养疑惑和难题!今天,小编、杨之有理根据自己多年的实际工作经验,整理了一套妈妈最常见最头疼的新生儿母乳喂养16大难题,及其应对办法,分享给各位宝妈宝爸们,以便轻松的解决各种喂养难题,让宝宝们能更健康快乐的成长。
1、宝宝总是衔不住乳头怎么办?
认知:如妈妈乳头过小、过短等,都会使宝宝衔不住乳头。宝宝放了衔了,衔和放反复多次,就是衔不住乳头,造成喂奶困难。于是,就开始烦躁、哭闹,妈妈也会很着急。
应对:可用吸奶器把母乳吸出来给宝宝食用。同时,可尝试如下方法:
(1)让大一点的宝宝或爸爸帮助,经常吸吮妈妈乳头;
(2)用吸奶器吸引乳头,每次吸住奶头约1分钟,连续5~10次,每天做2-3遍;
(3)喂奶时用中指和食指轻轻夹住乳晕上方,使乳头尽量突出,也防止乳房堵住宝宝鼻孔。
(4)每天在喂奶前,用食指、中指、拇指三个手指捏起乳头,向外轻轻牵拉1-3秒,每次拉30下左右,每天拉3-5次。

2、宝妈最佳哺乳的姿势是怎样的?
认知:许多宝宝越是衔不住乳头,妈妈越是把宝宝的头部往乳房上靠,结果鼻子被堵住了,不能出气,就无法吃奶。
应对:宝宝吃奶最佳最感舒服的姿势是,胸贴胸、腹贴腹、下颌贴乳房、前额和鼻部尽量远离乳房。妈妈一只手托住宝宝的臀部,另一只手肘部托住头颈部,宝宝的上身躺在妈妈的前臂上,仰着头吃奶,这样宝宝食道伸直了,不但容易吸吮,也有利于呼吸,还有利于牙颌骨的发育,避免出现“兜齿”。
3、妈妈奶水到底够不够宝宝吃?
认知:妈妈在身体和营养等都奶水正常的情况下,奶水分泌的多少,是由宝宝吸吮的程度决定的。宝宝吸吮乳头,就刺激妈妈脑下垂体,促进泌乳激素和催乳素的分泌,宝宝越吸奶水就分泌越多。
应对:通常哺乳一段时间以后,母乳产量就可以和宝宝的需求量大致平衡了。假如宝宝需要的奶量,超过了妈妈当下的生产量,宝宝自然会吃得频繁些,努力吸吮会使妈妈产生更多的奶水。
4、如何准确判断新生儿饿了还是饱了?
认知:有以下情况,可能是新生儿饿了:
(1)把乳头送到宝宝嘴边时,他会急不可待地衔住乳头并使劲吸吮。
(2)会出现饥饿性哭闹,妈妈用手指轻轻碰新生儿嘴角,他会停止哭闹,并张开小嘴转头寻找乳头。
(3)宝宝吃奶时非常认真,不易被周围的声音打扰。宝宝吃奶时总是很用力,但吮吸不久就会睡着了。
(4)宝宝有哭闹不安表现,出现绿色饥饿性大便等状况。
应对:有以下情况,可能是新生儿吃饱了:
(1)哺乳后,妈妈感觉乳房空了且变得更加柔软了。
(2)宝宝吃奶漫不经心,吸吮劲儿明显减弱,甚至出现吃一会儿玩一会儿的现象。
(3)每天尿湿6-8次,小便的颜色呈淡黄色或无色。
(4)宝宝猛烈地吸吮乳汁后能听到“咕嘟、咕嘟”的吞咽声,两次哺乳之间能安静而满足地入睡。
(5)宝宝出生后第一周体重会有生理性下降现象,在出生后7-10天会恢复出生时的体重,如新生儿体重增加正常,说明母乳足量,可以吃饱。
5、新生儿的食量有多少?如何合理喂养?
认知:新生儿胃容量很小,在食量上个体差异很大,能量储存能力弱,需要不断补充营养,即便是夜里也常会饿醒。要把握“按需喂养”原则,只要宝宝有需求便应满足。
应对:要按需及时适量喂养,如15天以上的新生儿,食量小的,只能喝到60-70毫升,而食量大的可吃150-180毫升。哭并不都是饥饿的信号,还可能有别的原因,不要孩子一哭就喂,否则,会损害身体。
6、新生儿一天需喂奶几次?每次喂奶间隔多长?
认知:妈妈要清楚乳汁是否足够喂哺孩子,如果乳汁不足,再频繁的喂哺,宝宝也不会吃饱。宝宝每天吃奶的量次、间隔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经常动呈现态趋势变化,宝宝会用自己的方式告诉妈妈的,妈妈要善于观察适时调节奶量。
应对:宝宝吃奶按需哺乳,新生儿出生后1-2周内,一天吃奶次数比较多,多的可达10多次,即使是后半夜,吃得也比较频繁。到了3-4周,吃奶次数明显下降,每天也就6-8次,喂奶时间间隔,少的1.5-2小时一次,多的4-5小时一次。

7、白天和夜晚喂奶间隔一样吗?纯母乳与配方奶粉喂养间隔一样吗?
认知:白天和夜晚喂奶间隔几乎没多大区别,除少部分对昼夜极为敏感的婴儿可以夜里睡得久一点外,大部分新生儿夜里都会频繁地醒来吃奶。母乳喂养比奶粉的宝宝喂养时间间要隔短一些,因母乳含水量大,比奶粉更易消化吸收,喂养后比奶粉更容易饥饿些。
应对:要“按需喂养”的原则,根据宝宝实际状况和纯母乳与配方奶粉不同特征,适时的调节奶量和次数。如奶粉喂养的宝宝,出生第一天,每次可喂15-20毫升,以后每天每次增加10-15毫升,一直加到每次60毫升,然后,每二天每次增加10-15毫升,一直加到每次90毫升。喂奶间隔,可每3小时1次,约一昼夜喂奶7-8次,夜间喂奶的间隔稍长些。
8、宝宝整天睡觉,老是睡不醒,是自然醒还是要叫醒宝宝吃奶呢?
认知:新生儿睡眠时间比较长,特别是出生两周以内的新生儿,除了吃奶,几乎所有的时间都在睡觉,有的甚至一次睡眠时间超过四五个小时。尤其是早产或体重低的新生儿宝宝,觉醒能力差,如果一直让宝宝睡下去,有可能发引低血糖。反之,如果宝宝睡眠时间很短,十几分钟就醒,而且很频繁,就要考虑是否奶水不足,还是否消化不良等,寻找背后的原因及时解决。
应对:如果宝宝睡眠时间超过了3小时仍然不醒,那就要叫醒喂奶。如果宝宝不吃奶,就要看看宝宝是否有其他异常情况,是否有病。如果是在后半夜,除非连续睡眠时间超过了6小时,就不要主动叫醒宝宝了。
9、妈妈刚生产完,却没有奶水怎么办?
认知:乳汁的分泌受如饮食营养、情绪等多种因素影响。要先查清原因,是否由以下情况:
(1)妈妈饮食不当、营养不良等,导致乳汁分泌量的不足。
(2)宝宝吸吮母乳时间不够,吸吮时间过少,喂养方式不当,会导致妈妈乳汁分泌量的不足。
(3)妈妈对母乳喂养缺乏信心,心情郁闷情绪低落时,乳汁分泌会急剧减少。睡眠不足也会导致奶水量减少。
(4)乳腺发育不良、乳房出现堵塞、喂奶次数过少、长时间不哺乳、喂奶间隔太长、婴儿吸吮姿势不正确等。
(5)因妈妈许多生病或因疾病服用抑制乳腺分泌的药物,也可导致乳汁分泌不足等。
应对:相应采取措施:
(1)妈妈应多吃如猪蹄、鲫鱼等,富含蛋白质和能催乳等的食物,以及新鲜水果和蔬菜,保证营养充足均衡。
(2)出生后过20-30分钟,就让宝宝吮吸初乳,应尽早吮吸按需主动喂养,会刺激母乳分泌。同时,要让乳房排空,以便产生更多乳汁。
(3)要有自信心,妈妈要注意调节自己的情绪,保持心情愉悦。尽量做到与婴儿同时睡觉,要保持充分睡眠休息时间。
(4)进行乳房按摩,或者求助专业催乳师进行催乳,促进乳汁的分泌。
(5)注意保健谨防减少生病或少吃药等。
(6)母乳是婴儿最好的食物,当因各种原因母乳不能满足宝宝需求时,可选择婴幼儿配方奶粉。
10、宝宝咬破乳头怎么办?
认知:往往是妈妈喂哺方法不对造成的,宝宝只是浅浅地“叼”着乳头,而没有完全含住乳头,宝宝为了吃到奶,就试图用牙床咬住乳头,时间久了,乳头就被磨破了。
应对:若有皲裂,要及时保健和治疗。同时,妈妈首先要改善正确的喂养姿势抱好,要让宝宝自然贴近乳房,同时,一定要让宝宝把乳晕尽量含入口中,而不单单是乳头!
11、宝宝应对乳头错觉怎么办?
认知:宝宝出生后,有些妈妈暂时没有母乳,只能用橡胶乳头的奶瓶喂奶,当妈妈下奶了,改成母乳喂养时,宝宝就认为橡胶乳头才是真乳头,因不适应而拒绝吃妈妈的奶,这就是乳头错觉。
应对:无论有没有母乳,出生后都马上要让宝宝吸吮妈妈的乳头,如母乳不足或暂时不能喂母乳时,需购买仿真奶嘴的奶瓶喂养。在乳头错觉时,毛巾热敷并按摩一下,先出挤一点奶,让乳腺更通畅,在宝宝特别饥饿时喂养。
12、遇到乳冲怎么喂养?
认知:当宝宝吸吮时,吞咽很急,上一口接不下一口,很易呛奶,刚把奶头衔入口中,很快就吐出来,甚至拒绝吃奶和哭闹。妈妈奶水很好,奶水向外喷出,甚至喷宝宝一脸,这就是乳冲造成的。
应对:妈妈可用一手的食指和中指做成剪刀样,夹注乳房进行剪刀式喂哺,让乳汁缓慢流出。妈妈平时生活中少喝汤,适当减少乳汁分泌。但不建议在喂奶前先把“前乳”挤出一些再喂,不然,吃了过多“后乳”会造成宝宝造成营养不均衡。

13、新生儿要不要喝水?
认知:有多许新妈妈都认为,无论是母乳喂养,还是奶粉喂养,新生儿都需要喂水?其实,这种观点是不正确的。
应对:母乳的主要成分是水,这些水分能够满足婴儿新陈代谢的全部需要,不需额外喂水。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也提出,母乳喂养的婴幼儿在4个月内,不必增加水和饮料等任何食物。
14、宝宝吃奶吃吃停停?
认知:吃奶不到三五分钟,总是吃吃停停睡睡,睡了半小时一小时又醒了。主要可能二个原因,一是妈妈乳量不足,二是人工喂养的婴儿,由于橡皮奶头过硬或奶洞过小,容易疲劳,吃奶吃累了就睡着了。
应对:奶量不足,要查出原因解决,同时,可在喂哺时要用手轻挤乳房,帮助乳汁分泌;人工喂养的婴儿,调换软一点橡皮奶头或把奶嘴洞搞大些,在把奶瓶倒过来,奶液能一滴一滴迅速滴出为适宜。
15、为了让宝宝吃得饱睡久一点,能不能把奶粉调得浓一些?
认知:食物在肠道吸收,如果把奶粉调的过浓,食物的渗透压就会过高,就会引起呕吐、腹胀、腹泻、脱水等症状。同时,大部分代谢废物要经过肾脏排出体外,而婴幼儿期肾脏的发育和功能尚不成熟,对营养物质代谢的调节能力有限。因此,奶粉调的过浓的话,会直接伤害宝宝的消化功能和肾脏功能等。
应对:调配奶粉一定不能过浓,应正常调配。
16、喂奶后妈妈能否倒头就睡?
认知:妈妈由于产后护理婴儿的劳累,身心疲惫不堪,常见妈妈在喂完奶后,倒头就睡了,其实很危险。因为新生儿胃入口贲门肌发育还不完善,很松弛,而胃的出口幽门很容易发生痉挛,加上食道短,喝下的奶,很容易反流出来,出现溢乳。当新生儿仰卧时,反流物呛入气管,极易造成窒息,甚至猝死。
应对:无论什么时候,喂奶后,都要竖着抱起宝宝并轻拍背部,宝宝打嗝后再缓缓放下,要留心观察。夜晚睡觉时,要开一盏暗光小灯,一旦宝宝溢乳,能及时发现,及时处理。如果宝宝睡得很安稳,妈妈或爸爸再躺下睡觉。
小编提醒
1、本文属科普宣传仅供参考,不能作为或不代替诊断治疗根据,如有身体不适,请及时就医!
2、部分图材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文!本文原创,转载请注明(微信公众号《杨之有理》)!
小编心声:“认知育儿精髓(少误区)、让食物成药物(少生病)、让推拿成医生(少药毒)!”
小编简介
杨之有理
中国细胞生物学学会会员
中国营养学会会员、中华中医药学会会员
浙江省义乌市大自然营养健康研究所所长
微信公众号《杨之有理》主编(欢迎关注、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