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娃最可怕的,不是面对十万个为什么,而是十万个不可以

如果我们能用更平和的方式,引导孩子,用没有“不”的言语和行为,告诉他们什么是恰当的、不恰当的,最后我们会发现,原来特别闹的孩子,也可以很懂事。

01、平常,一句话一个字听得多了,我们都会觉得心烦。就像唐僧的念叨和紧箍咒一样,听得孙大圣都直躲。
那一个字听上万遍是种什么体验?
前两天,在公园里,看到一位妈妈,一直在对孩子说一个字:“不”。
“不要跑太远!”“不要爬那么高!危险!”“不可以在沙坑里踩!脏死了!”“不要把玩具乱丢!”“不要打闹了!”…

孩子在公园里玩的过程中,妈妈至少说了4、50个“不”。每天都这么说,一年下来,孩子听1万遍完全不成问题。
十年就要听十万次。
这十万个“不可以”,不单听着难受,而且每一个“不”,对孩子来说,都意味着一件想做而又做不了的事。这么多想法实现不了,孩子是不是也很苦恼呢?
苦恼的还不只有孩子。
从孩子能翻身、能坐开始,到能爬、能走路…会的东西越来越多,想要探索、接触的东西也就越多。一路上,孩子还会有各种敏感期,惹不得碰不得,动不动就哭得停不下来,时不时还惹出点事来。
为了保护孩子,也为了有点家长的样子,我们只好不停地说,“不行!”、“不可以!”。
孩子喜欢问我们十万个为什么,我们的回答却是十万个不可以?十万个不可以,孩子又听进去了几个呢?

02、 “粉色大象”实验
外甥康康有个绘本,叫《大卫不可以》。
里面的小男孩大卫,虽然一直都被妈妈说“不可以”。可他从来都当耳旁风,继续各种行为。
现实里,“不可以”的效果也差不多。
上周末,一家人出去吃饭。康康一进电梯,不知道想起来什么,开始狂甩小手,哭着说“不去”。到了楼下电梯门开了,也不让我们出去,鬼哭狼嚎地抱着我腿不撒手。
我姐说:“康康不能这样子,这样不乖是不可以的,不要不听话呀。”然而,说了这么多“不”,一点用都没有。康康不是在前面拦着我们,就是抱大腿,根本走不动。
其实这种情况,在很多孩子那里都很常见,就是越不让他干什么,他反倒还越来劲。我们虽然嘴上不说,但是在心里,已经给孩子贴上“不听话”、“调皮”、“难带”的标签。
真的是孩子难带吗?
关于“不”,心理学上有个著名的实验,“粉色大象”。参与者被要求闭上眼睛,在脑海中默念3遍,“不要去想那只粉红色的大象!”然后,睁开眼睛,看向一面空白的墙,会看到什么呢?
一只挥之不去的粉色大象。
这就是“不”的威力。
孩子不理睬我们说的“不”,甚至对着干,是由人的生理决定的。人类的大脑,被反复强调,去否定一件事的时候,会自然的有一个反抗机制。反复强调“不”,大脑就会自动屏蔽掉“不”,只剩下后面的部分。就好像大脑在对你说,就是那件事,去做吧!
看来,要让孩子的大脑,真正听到我们话语,不能光说“不”,还得换些方式,用点技巧。

03、安静地问自己几个“为什么”
孩子闹的时候,先稳定自己的情绪,多问几个“为什么”。这是非常容易被忽略的一点。
父母照顾好自己的情绪,是照顾好孩子情绪,和孩子有效沟通的前提。如果自己的情绪都不稳定,对孩子心理、情绪的认知也会失调,判断会有很大的偏差。
就像飞机上,遇到紧急情况时,氧气面罩落下。带小孩的父母应当先给自己戴好,再给孩子戴。不然自己都缺氧了,又怎么照顾孩子呢?
稳定情绪后还要问自己,
“孩子因为什么哭闹呢?”“他真正想说的是什么呢?”“是饿了,累了,还是不高兴了?”…

因为孩子越小,他们就越难以用语言,表达自己的真实意图。所以,需要我们在冷静下来后,多考虑几个“为什么”,探究一下孩子的真实需求。
比如康康对于出去吃饭,表示强烈抗议。我当时很疑惑,他不是最喜欢出去吃的吗?为什么今天反常了呢?他不饿吗?他不喜欢那个餐馆吗?他今天不想出门?他想出去玩别的?
于是选几个可能的问他:
“有小朋友约了你出去玩吗?”抱腿不出声。
“你想在家看电视?”摇头。
“你想去汉堡王还是XX餐馆?”“我想去汉堡王!”
原来小家伙想去吃汉堡。鉴于他平时有乖乖吃饭,我评估了一下,许诺给他一个大汉堡。他也答应我,这顿饭好好吃。
我想,如果一直“不”下去,那恐怕全家人都要饿肚子了。就像康康这样,其实孩子的想法很简单,跟他相处久了,心里有些什么小九九我都能猜个差不多。
但是就算用排除法,也是要动一阵脑子的。光说“不”倒是省事的方法,很多家长为了省点力气,先来一套十万个不可以。这一套下来,到了孩子的耳朵里,该听的内容也被省掉了。
孔子说“无欲速,欲速则不达”。
越想省事,最后这事越省不掉。
先问几个为什么,反倒是捷径。
04、给孩子画个圈圈
孩子的天性就像一匹野马,需要我们给他画个圈圈。
带孩子出门,最怕的就是,孩子临时起意。看到什么都想要,这个零食想买,那个玩具也想要。有些孩子确实特别喜欢,也算正当的要求,我们总不能一味拒绝他们。
然而,孩子的自控力是比较弱的,对于选择也有困难症,孩子需要父母帮他们些什么呢?
张柏芝曾经在《天天向上》里,讲过自己的育儿经验。她两个儿子见到喜欢的玩具,拿着就不想放手。
张柏芝的原则是:每次只能选自己最喜欢的一个。她坚定地告诉孩子,妈妈说的原则,绝对不会改变。于是,两个孩子每次都只选一个最喜欢的,因为来之不易,也就更加珍惜。
给孩子两个选项,既给了孩子选择权,选择的范围也在大人的接受和控制范围内。孩子也会更认真地对待选项,对待这件事本身。
平常我们怎么画圈圈呢?
比如,带着孩子去超市,孩子吵着要买零食,我们先选两种合适的,告诉他,
“你是要芒果还是荔枝?”如果孩子不同意,就告诉他:“买芒果还是什么都不买,你说了算”。
又比如,天冷了孩子不加衣服到处跑。与其说,“不能不加衣服”,还不如拿出两件合适的,问他,“这件蓝色的还是白色的?”“你是自己穿还是要妈妈帮你穿?”
这种二选一,既督促孩子建立基本的自控力,也是帮孩子解决选择苦难症。同时还告诉孩子,他们有自主选择的余地,但不合适的行为,是不能允许的。毕竟一匹宝马,奔跑的自由是它的,跑得没影却是不行的。

05、说“不”也可以很套路
虽然“不”也不是不能说,但是说得太多,效果不好。还是尽量留在关键、紧急一点的时候用。平时的时候,我们需要一点“套路”。
一万个父母,也许能有一万种“套路”,聪明的爸妈们,总能开发出有意思的路数来。
贾静雯在节目上的做法,很值得借鉴。
在《妈妈是超人3》里,有一期,女儿咘咘的音乐老师打来电话,希望贾静雯和咘咘一起准备一首歌,用来自我介绍。
咘咘一开始就说不要,哄着唱了几句,又趁妈妈照顾妹妹,又把黑板上的歌词擦掉了。
贾静雯没有生气,平静地问:“为什么要擦掉黑板?”
咘咘:“因为你写字很可怕。”

贾静雯没有在意这个“可怕”,只说:“…真被你打败了。”继续练歌,练着练着,咘咘突然把妹妹推倒了。
贾静雯先把咘咘抱到怀里,“你为什么要把妹妹推倒?你玩累了是不是…”说这话的时候,贾静雯表情态度很严肃,但情绪语气很平静。咘咘回答居然是,“因为我想抱妹妹,所以我把她推开。”
妈妈问她,“你想抱她,把她推开,这样是对的吗?”咘咘自己就说“不可以”。
贾静雯先是示范了一下抱的动作,又作了一个推的动作,把咘咘放到地上,“那如果我抱你,是这样子,可以吗?”咘咘继续摇头“不可以”。
她引导着咘咘,“你再一次抱妹妹要怎么抱?你抱给妈妈看看。”咘咘学着示范,搂住了妈妈的脖子。

等熄灯要休息了,两个孩子都安静了下来。贾静雯问咘咘:“你刚刚是不是有推波妞,那要不要跟妹妹说个对不起?”
咘咘甜甜地说:“sorry”
“亲波妞一下好不好?”
咘咘轻轻地对着妹妹脸蛋亲了一下,妈妈表扬了她,“你是棒姐姐”。
整个过程中,其实咘咘有很多令妈妈的心烦的行为。贾静雯却没急着说“不”,她的套路是怎样呢?
首先,她处理孩子的情绪之前,先照顾好了自己的情绪。她自己这么说,
“孩子到了叛逆期,我时刻在提醒自己,要控制情绪”“你越跟她吼她就越大声,因为她害怕了。她越怕就会用一个失控的方式,去让你知道我害怕。那妈妈就会崩溃”“大人一定要去沉住气,过掉他们的闹情绪”
然后,她很平和地,先问了“为什么”,然后示范、引导孩子去做正确的动作。这就是儿童心理学上经常提到的:面对孩子在问题上有情绪,先处理情绪,再处理问题。

如果这时候,我们只用“不可以”回应,相当于只回应了问题,而把孩子的情绪吊在那里不管不顾。这样只会在问题本身上,纠缠不清。越是争论问题,孩子就会越激动,越激动越说不清……最后就成了死结。
为了避免这种死结,“不可以”还是不要随便说出口。
贾静雯很巧妙地换了种方式。先处理情绪,让咘咘自己意识到自己的错误。然后做了两种示范,给孩子一个直观的对比。
咘咘自己了解后,自己说出来,推倒妹妹是“不可以”的。让孩子自己意识到一次“不可以”,比我们强调1万次、10万次“不可以”,要强百倍!
最后,咘咘在妈妈的指点下,先是自己做了正确的拥抱姿势,也很有乖巧地获得了妹妹的原谅。全程贾静雯没有说一个“不可以”,孩子也没有哭闹。孩子就这样被教好了。
自古说“不”留不住,还是套路得人心呀。
如果我们总是想着用家长的权威,去制止、教训孩子,当然也有很多种方法。
但如果我们能用更平和的方式,引导孩子,用没有“不”的言语和行为,告诉他们什么是恰当的、不恰当的,最后我们会发现,原来特别闹的孩子,也可以很懂事。
寓教于乐的轻松氛围
让孩子们不仅学会了十万个为什么
更使孩子们在玩乐中学习,在学习中思考
这就是我们的健康教育课堂!
不仅可以和生活亲密接触
和外教交朋友,还能跟他们学地道的英语
了解世界万物的秘密……
原来,这样的幼儿园比小学课堂的“世界”更有趣呢!
除此之外,各类课程也即将上线,开展各种亲子健康教育
1. 陪伴交流 2. 启蒙教育 3. 智力开发4. 养”脑”计划 5. 行为引导 6. 互动娱乐
7. 生活助手 8、健康教育 9、健康陪伴
10、健康管家 11、智能问诊
12 环保知识 13 国学精华 14,护眼爱眼 15中医 16.食品安全知识 17.营养知识 18.养生知识 19.生活习惯培养. 20.慢病预防知识 21,常见儿童疾病问诊
22.就医小助手23.安全教育,24.就餐礼仪
25.重金属防治,26.儿童性教育
27.儿童智商 28.爱国教育
29.各个节日与健康 30.我是个小小医生(职业体验)
动物王国、有机食品展馆、荒野小厨神、我是农场主、我是小医生、我是小小营养师、带你去菜市场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