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发烧,妈妈千万不要这样做,越早知道越好

宝宝从小到大,或多或少都有过发烧的经历。对于妈妈来说,宝宝每次发烧都是一次揪心的体验。虽说宝宝患病发烧虽是常有的事,但还是常看到有妈妈一发现宝宝发烧就惊慌失措,吃的、塞的、贴的退烧药统统用上。甚至有的家长还匆匆忙忙带宝宝去医院,请求医生立刻把宝宝的烧退下来,甚至不惜打退热针和吊水......其实“发烧”有时是孩子的朋友,会让他们更健康,千万不要一见孩子体温升高就害怕。今天和家长们一起来梳理,宝宝发烧的时候常见的2个误区。
先来了解一下宝宝发烧是怎么回事呢?人体的体温受下丘脑的体温中枢控制,在身体健康的时候,我们的体温一般会控制在37℃左右。当细菌或病毒或其他病原体等敌人入侵身体时,它们会被人体的免疫系统发现并反馈至下丘脑,然后下丘脑便调高了体温设定点,于是我们就发烧了。

发烧和哪些因素有关?宝宝发烧的原因很多,可概括为三大类:一是环境因素导致的,婴幼儿器官功能发育不完善,免疫力低,对外界适应力较差,宝宝的体温调控系统功能不完善,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比如气温过高、穿衣太多、喝水过少、室内空气不流通以及剧烈运动等,都可能使体温上升。二是疾病因素所致,比如胃肠道的疾病、泌尿感染、传染性疾病导致。三是接种麻疹、破伤风等疫苗后发生的反应。
宝宝发烧不建议做的第一件糊涂事:发烧就吃退烧药。当宝宝发烧以后,不少父母希望尽早的降温,往往给孩子服用退烧药。其实家长要知道发烧在大多数情况下,对身体是无害甚至有益,因为发烧是身体内免疫反应过程一定程度是因为可增强免疫系统中吞噬细胞的活性,促进抗体的生成,也就是说发烧是孩子对感染的一种反应,是孩子自身“派兵打仗”,增强免疫力的自然过程。因此家长没必要过于焦虑和恐惧。是否用退烧药应该视情况而定,当腋下测量体温超过38.5℃,另外孩子还出现头晕、头痛、四肢酸痛、烦躁不安、容易激怒或者疲倦乏力、情绪低落等情况,可考虑酌情使用退烧药。

发烧不建议做的第二件糊涂事:发烧开始捂汗。在很多家长的印象中,只要发烧就需要出汗,孩子一出汗就好了。于是家长们就给孩子穿上厚厚的衣服,盖上厚厚的被子,家里窗户统统都关上,这样的做法一定是大错特错,因为宝宝发烧时身体本身温度就比较高,在给宝宝过多的穿衣服盖被子,只会导致宝宝体内散热机构出现问题。孩子体温调节中枢不完善,汗腺发育也不完善用,捂汗的方法不单不能使体温下降,还会试体温骤升,容易出现高热惊厥,甚至危生命的后果。建议家长,当宝宝发烧时,应该帮助他做好散热的工作,给宝宝穿散热透气、吸汗、轻薄的衣服。保持家里空气流通,帮助散热降温,同时适当喝水,喝水后出汗水分的蒸发,都可以帮助退热。
图片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