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诈尸式育儿」?3岁前孩子这些“坏毛病”别管,越管越严重!

文 / 儿童健康成长中心
2019-05-24 17:40

有了宝宝后,日常吃喝拉撒睡总有操不完的心。“养儿一百岁,长忧九十九”是很多妈妈的真实写照。

最近在网上听到了一个新的词汇

继丧偶式育儿之后,又出现了诈尸式育儿,具体是指父亲在家庭教育中经常缺位

特征包括:1、没事各种瞎指挥,坐等验收育儿成果; 2、说风凉话,3、扯后腿, 4、强行植入,刷存在感; 5、自己是亲爹,你是后妈。你想说____?

今天儿童健康成长中心就跟大家说说孩子的坏习惯,你也许不知道这是他们正常发育,健康、聪明的关键因素!



「诈尸式育儿」?3岁前孩子这些“坏毛病”别管,越管越严重!


1

吃手不用管,长大自然就会好

“头痛啊!宝宝快1岁了,有事没事儿就喜欢吃手,现在连睡觉的时候都含着大拇指,一给他拿出来就哭得稀里哗啦的。”

对此,妈妈们也有自己的办法:打手、强拉、喝止、抹辣椒

对于吃手,家长们其实不需要太担心。“吸吮”是正常的反应,是最舒适、最安全的动作,过早断奶、母子分离等,害怕,都会通过吃手来缓解自己的焦虑。这是宝宝吃够了,自然也就不吃了。

有调查显示对吃手的依赖会延长,大大增加成年后“咬指甲、啃铅笔、贪吃”的几率。

你该怎么做?

首先,绝对不要用打骂斥责,强行打断吃手,这会变成心里的瘾。

我们可以用其他方式吸引宝宝注意力,多玩拉、拽、捏的小玩具。有其他探索欲望,转移注意力他就没空吃手了!

2

爱哭不要管,TA只是说不明白急的

“宝宝一岁多,动不动就哭,一不如意就哭,跟小朋友一起玩也哭,就没有一天不哭好好过下来的时候,老是搞得人心烦意乱。”

1岁之前的哭闹,不是因为吃喝拉撒睡,就是生病了不舒服。宝宝大脑的发育,ta开始有想法、情绪、脾气……被忽视会哭、被否定会哭、心里有想法,语言能力跟不上,嘴巴说不出来也能哭到崩溃。

你该怎么做?

1、让他宣泄以一下,给情绪一个缓冲期。

2、宣泄以后安定。怎么安定,同理心,例如抱抱他说“我知道你很难受,知道你委屈”等理解孩子的话。让他知道你不是她的对立面,她就会平静下来。

3、转移注意力。你可以用别的事情来转移注意力。


「诈尸式育儿」?3岁前孩子这些“坏毛病”别管,越管越严重!


3

摸私处不用管,

TA只是体验到了不一样的感觉

“宝宝总是在换尿裤的时候摸小鸡鸡戳一戳,怎样才能让他不“多手”呢?”

孩子“自摸”发生的平均年龄在2.8岁,最小年龄是3个月,多数会在孩子6-7岁时自行消失,他们只是想要了解自己,所以,别担心,它会自然消失,这很正常!

你该怎么做?

1、尽量让宝贝双手“忙活”起来。比如让他玩积木、摇铃铛、扔小球等,这样就没空去探索私处的秘密了。

2、少穿开裆裤。对他的私处卫生有很大影响,如果宝贝爱摸私处,妈咪还是给他换上封闭的宽松裤子吧。

3、反复跟宝宝表示,这是不好的行为,需要要耐心劝导,并跟他说“这是不卫生的哦”。

4

光脚不要管,好处远远大于坏处

“宝宝1岁多,她老不穿鞋,光脚在地板上跑,家里老人说怕脚底着凉生病,都不知道怎么办好了。”

小宝宝喜欢光着脚丫满处跑,地毯是毛毛的软软的、地砖是硬硬的凉凉的、草地、沙滩。这让宝宝很着迷。

有研究表明,光脚会促进足部血液循环,提高抵抗力和耐寒力,预防感冒或受凉拉肚子等疾病。

你该怎么做?

在确保地面安全的情况下,比如没有锋利物、地面不会过冷或过热等。

「诈尸式育儿」?3岁前孩子这些“坏毛病”别管,越管越严重!

5

认生不要管,管TA就是伤害TA

“每次跟人打完招呼后别人想抱抱,小家伙儿一边弹腾着腿儿一边往妈妈怀里钻。带他出去也不跟小朋友玩,有人逗她,她会哭,真头疼。”

你该怎么做?

1、多带宝宝外出。多见见外面的事物,有意识地让他多接触生人,鼓励他多和同龄小伙伴们一起玩游戏。

2、从熟人开始接触。对于认生的宝宝,妈妈可以从他比较熟悉的人开始,让他逐渐习惯跟妈妈或看护人以外的人交往。在宝宝逐步适应之后,再扩大他的接触范围。

3、教宝宝与人打招呼,可以帮助他顺利度过认生期,同时也可以让他变得越来越有礼貌。

6

打人别管,只是一个好玩的动作

“宝宝1岁都动不动就打人,说他也不听,实在管不了,我就打了他两次,他不但不怕而且变本加厉。”

对于3岁内的宝宝来说,打人只是觉得很好玩,并不是真正的想打人,而是无意识做出的动作。他可能是日常生活中模仿来的,或者是在看电视上面看到的。

他可能是不小心打了人,发觉引起每个人这么大的反应,就会觉得很好玩,他的行为就不断地被强化了。或者因为打人的时候被家长训斥

你该怎么做?

虽然不能管,但是需要立刻中断这个动作,如果孩子打人,马上把他的手拿开,给他的手里放一个东西,让这个行为被中断下来。

等孩子情绪稳定,跟孩子一起商量:出手打人该有什么样的行为后果,并且制定规则。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