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孩子没有这个知识,债主、警方,骗子就会找他
现在支付宝、微信支付这些支付手段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便利,连老人去菜市场买个菜都刷二维码支付了,不由感叹科技的力量真的是伟大啊。可是在这样的变革之中,对于懵懂期的孩子又会带来哪些影响呢?

上个月有个新闻,9岁的小浩通过“刷脸”的方式修改了爷爷的支付宝密码,十多天打赏给音乐主播2.5万余元。小浩的姑姑林女士联系到了直播平台的客服人员希望对方能够退款,然而她被告知需要提供一份未成年人申诉材料。其中,一条“未成年人充值”的证据却让小浩及家人犯了难。
其实,像小浩这样的未成年人打赏主播的事件,在近几年来已经屡见不鲜了。频繁发生的社会事件背后值得我们反思的是:孩子如此毫不心疼的挥霍无度乱花钱,这是否是家长对孩子金钱观的教育缺失呢?很多家长觉得,和孩子谈钱会不会太俗了或是太早了?其实不然。

《富爸爸,穷爸爸》的作者罗伯特·清崎这样说:“如果你不能及时教孩子金钱的知识,那么将来就有其他人来取代你。比如债主、警方,甚至是骗子。让这些人来替代你对孩子进行财商教育,恐怕你和你的孩子就会付出更大的代价。”
反观小浩打赏主播这个事件,因为孩子缺乏金钱教育,导致对于金钱没有概念,所以在孩子的眼中,金钱可能只是一张二维码或者只是几个数字密码,才会出现胡乱打赏、骗钱等严重行为。
现在临近暑假了,许多家长也开始纠结,孩子的零花钱要不要给。给吧,又害怕孩子养成大手大脚的消费习惯;不给吧,又担心孩子没能尽早进行金钱教育。
其实给在零花钱这件事上家长可不必要纠结,因为及时、尽早的让孩子认识金钱、管理金钱更有利于孩子的身心健康,但为了避免家长担心的问题出现,具体该怎么做,可从以下三点让孩子明白金钱的来之不易以及正确用途。
第一: 钱不是从手机里刷出来的
让孩子知道钱是从哪里来的,了解金钱来之不易,只有劳动才能够换取财富。
现在手机扫码支付非常方便,但在孩子看来,只需要把手机在机器上一扫,就可以拥有想要的东西了。这也就容易导致孩子形成一种意识:钱是手机里刷出来的,不是经过辛勤劳动换来的。
日本人教育孩子有句名言:“除了阳光和空气是大自然赋予的,其它一切都要通过劳动才能获得。” 家长要让孩子明白,钱是付出劳动后所得的报酬。具体的我们可以这样做:
1. 按劳取酬。例如,父母和孩子约定好,帮忙收拾家务给10元,倒垃圾给5元,取包裹给5元等,可根据家庭情况不同给予不同报酬。这主要可以让孩子明白,想要得到零花钱,就必须用自己的劳动去换取。
2. 记账。记账的好处是可以让孩子知道,拥有金钱,光赚钱是不够的,还要学会理财和节俭。不管花了多少钱,都要做真实、清楚的记录,家长可不必干涉钱花到了哪里。这样可以很好的提起孩子对记账的兴趣,孩子在这样的家庭教育下,也会养成独特的价值观念。
在中国的教育中,金钱观教育淡薄。一方面家长希望孩子将来能够“赚大钱”,另一方面又担心孩子过早接触金钱,沾染“铜臭”而丧失天真。中国家长只会认为,只要孩子玩的开心就行了,金钱观的树立和培养完全不重要。【1】
家长这种矛盾的心理最终只会使孩子没有及时得到正确健康的金钱观教育和引导,进而让孩子形成错误的金钱观。在这种矛盾的教育下,孩子完全不会懂得什么是金钱观,更别说如何赚取金钱和管理金钱了。

反观国外的金钱观教育,更值得中国父母学习和借鉴。另外,没有经过金钱教育的孩子也往往不能够体谅父母赚钱的辛苦。而孩子对于钱是没有概念的,所以才会有那么多孩子拿着父母的血汗钱挥霍无度或是打赏主播的新闻。
第二: 父母的钱,不是我的钱
钱是劳动后的报酬,前提下是自己付出的劳动。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听过这样个段子:
一位孩子问父亲:“爸爸,我们家什么都有,我们是不是很有钱?”父亲说:“记住,是我很有钱,而不是你,你一分钱都没有,你有的只是我们对你的爱,因为爱我们给了你这一切,但如果你想拥有属于自己的东西,你就必须努力用自己的双手获得”。
对话里的孩子认为:我的父母有钱,所以理所应当也是我的钱。如果没有让孩子正确认识,只有自己付出劳动换取的报酬才是自己的钱财的话,孩子就不会体谅到父母赚钱的辛苦,也不会的懂得感恩父母的爱。
回到该不该给孩子零花钱的问题上,家长认为“给孩子零花钱担心孩子会无节制的乱花钱”。家长这种顾虑固然理解,但从孩子今后格局发展来看,孩子没有钱,又想拥有想要的东西,只能和同学朋友借,长期下来,因为没有收入只能越欠越多。而孩子这种需求没有得到满足,随着年龄的增长,对金钱的这种欲望会更加强烈,最后可能会因为冲动而出现偷窃、骗钱等不良行为。
培根也说过:“如果孩子小的时候,在金钱上过分吝啬于他,孩子在性格上将会变得猥琐。”所以当孩子已经处于一定的年龄,家长在零花钱上建议还是不要过于吝啬,给予孩子固定的零花钱,也是让孩子增强自主意识的一种教育方式。
第三: 钱不是万能的
钱可以满足人的物质和精神需求,但过度消费和不舍得花钱都是不合理的。如何把金钱更好的利用,让孩子了解钱并非万能。
受传统金钱观念的影响,父母们在孩子理财教育中仍存在很多误区,如认为孩子还小不知道钱是什么,对金钱还不能作出准确的衡量,容易上当受骗;或者认为没有必要让孩子从小就接触钱,让孩子自由支配零用钱会让他们养成大手大脚花钱的坏习惯。【2】
不过有些家长也可能意识到,早点让孩子提前自己管理金钱也不错,但没有进行正确引导的话往往也会给孩子灌输错误的金钱观。
比如,有些家长会教育孩子,有钱能够为所欲为、事事顺利,这也是直接导致孩子今后在就业和择偶时,以金钱为第一指标,完全不会考虑到兴趣、发展需要以及人生价值。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的消费理念和行为也会影响到孩子。
比如为了满足虚荣心而不顾自身的经济承受能力,进行攀比和炫耀消费;不管适不适合自己,只为了和周围的人保持一致,害怕被嘲笑、排挤而进行的从众性消费;盲目的追求时尚、新鲜刺激的东西,比如追星和整形,这种时尚性的高消费往往易给身体带来难以弥补的伤害。
总的来说,金钱观和人生观紧密相连。金钱教育让我们懂得如何获取和对待拥有。

教育家默克尔说:金钱教育是人生的必修课,是儿童教育的重心,就如同是家庭的重心一样。
对于一个家庭来说,父母要懂得:给孩子零花钱并不是在毁了孩子,而是给孩子树立一个正确的金钱观和教育;对于孩子,拥有可自由支配的零花钱,可以让孩子产生独立自主的意识,提前让孩子学会计划消费以及量入为出的习惯。只要家长引导孩子树立正确的金钱观,给孩子零花钱这件事也这未尝不是一件好事呢?
暑假马上就要来了,孩子想要买些喜欢的东西,或者是和同学朋友去郊游都需要用到钱。除了家长定期给孩子的零花钱之外,也可以适当的让孩子付出一些劳动换取报酬,家长要让孩子明白,只有付出才会有收获。
参考文献:
【1】陈熙.论犹太人的金钱观教育[J].科教导刊(上旬刊),2016(09):148-149.
【2】丁芳,马霞.孩子的零用钱与理财教育[J].苏州教育学院学报,2015,32(01):100-104.

瑞儿美健康
长按二维码关注我们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