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做才能让乙肝疫苗起效?这些注意事项你都知道吗?
您将了解以下内容:
- 乙肝疫苗注射注意事项
- 乙肝疫苗的稳定性
- 常见误区解读
我们经常跟大家强调,预防乙肝病毒感染,尤其是婴幼儿乙肝感染,最好的方法就是注射乙肝疫苗。乙肝疫苗最早产生于1986年,1991年将其应用于高危人群中,我国自1992年开始对新生儿接种乙肝疫苗,1996年后各地逐步将乙肝疫苗纳入免疫规划管理,到了2000年以后,乙肝疫苗就是免费接种了。
乙肝疫苗是什么?
我们对乙肝疫苗都不陌生,但是,乙肝疫苗到底是什么呢?
乙肝疫苗简单来讲就是经过处理的乙肝病毒,只保留其抗原性,而让它失去了感染和增殖的能力,也就是不能自己复制,同时抗原性的存在会激活我们体内的免疫系统,产生专门针对乙肝病毒的抗体。而这个过程,就像一门“手艺”,一旦机体学会了,那么不管之后何时遭到乙肝病毒的攻击,都能重复这个过程,产生有效的抗体。

注射乙肝疫苗注意事项
对于足月儿,出生12小时内,在新生儿一侧大腿或上臂肌肉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100IU,同时另一侧注射重组酵母乙肝疫苗10μg/0.5ml,然后在1月龄和6月龄接种第2、3针乙肝疫苗。
若为早产儿或低出生体重儿(<2500g)也应在出生12小时内接种第1针乙肝疫苗和乙肝免疫球蛋白,但后续需在1、2、7月龄各接种1针乙肝疫苗。
乙肝疫苗打了就万无一失了吗?
不是的。就像有的人聪明,学手艺看一遍就会了,但有的人就需要多进行几次练习,才能真正掌握这门手艺。婴儿完成全程免疫1个月后需评价免疫效果,乙肝表面抗体滴度是与我们受抗体保护的时间有直接关系的。如乙肝表面抗体滴度超过1000国际单位/升者,一般可维持10~12年;如仅在10~100国际单位/升之间者,则只能维持3~5年。有一部分孩子此时抗体为阴性或小于10IU/ml,那么此时该怎么办呢?我们已经介绍过,疫苗中并无乙肝病毒遗传物质,所以病毒并不能进行复制,当然也不会对肝细胞造成损伤,增加疫苗剂量,可以一定程度增加体内抗体滴度,而不会有致病风险。

疫苗不起作用怎么办?
如果在完成常规0,1,6个月疫苗注射后,表面抗体为阴性或小于10 IU/ml,可以考虑以下方法:
(1)再接种1针60μg或30μg乙肝疫苗,并在疫苗接种后1~2个月检测血清中抗-HBs。若无应答,可再接种1针60μg疫苗。
(2)在接种乙肝疫苗同时,加用小剂量的白细胞介素-2,刺激机体产生免疫。
(3)卡介苗能增加对机体乙肝疫苗的免疫应答,配合使用可提提高有效率,这也是为什么新生儿出生后同时接种乙肝疫苗和卡介苗的主要原因。
但是,有些家长可能会想,是不是乙肝疫苗的剂量越大,免疫效果就越好呢?研究表明,儿童加强免疫时无需盲目加大药物剂量,不同剂量乙肝疫苗强化免疫远期效果无明显差异。以往为提高抗-HBs阳转率多用大剂量疫苗,以提高抗体形成率,但易加重经济负担,当前部分研究推荐小剂量或联合疫苗,以期在保证免疫效果的同时减少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