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儿童医院唐浩勋:带孩子看病记住这几点,能让宝宝少受罪

文 / 搜狐健康
2019-07-12 13:29


北京儿童医院唐浩勋:带孩子看病记住这几点,能让宝宝少受罪

文 / 干玎竹 编 / 袁月

【搜狐健康】知名专家号非常难挂,暑期儿科的挂号难度还要再翻三倍。所以,带孩子看病,怎么样才能快速准确地让医生了解孩子的病情,从而给予最精准的治疗?陪诊的家长很重要。北京儿童医院小儿心脏内科唐浩勋主任医师总结了带孩子看病的要点。


北京儿童医院唐浩勋:带孩子看病记住这几点,能让宝宝少受罪


看病前家长应准备的:

「急性发病」

若孩子仅仅是首次就诊常见的儿科急性疾病,如腹泻、外伤等突发病情,家长无需做特殊准备,带着病历本、按顺序排队看病即可。

若为发热性疾病,可以在候诊时,先接受血常规加C反应蛋白的血液检查,以免浪费宝贵时间。

「急性疾病恢复期」

如果孩子是在急性疾病的恢复期,如腮腺炎、腹泻等疾病的复诊,家长需要带好上次看病的病历本、相关检查结果,以便为此次就诊提供方便。

「长期慢性病」

若孩子患有需长期服药、反复就诊的疾病,如心肌炎、肾炎、慢性闭塞性支气管炎、风湿性疾病等。病史长,检查资料多,建议您千万带好所有的病例记录及相应辅助检查结果,方便医生回顾诊治过程,调整治疗用药。

需要注意的是,即使是在不同医院的就诊记录与检查结果,也要一并带上。唐浩勋在门诊看病时会遇到家长说,曾在某某医院就诊过,但自以为没有用或还要再检查而放在家中。其实,对于一个慢性疾病,医生需要根据前后病情变化,明确诊断,所以尽量带全所有化验检查。

唐浩勋强调,专科病应该有单独的病历本。若什么病都用一个本,导致专科复诊时医生不易找到专科记录。而且病历本很快用完后,易丢失,导致病情记录缺失。

看病时家长要注意的:

「阵发性异常症状可以录音或录像」

语言多是苍白抽象的,唐浩勋更建议家长用录像或录音的方法来记录孩子的阵发性异常症状。比如,经常有家长因患儿“嗓子呼噜”来看病,家长在就诊时,极尽所能描述孩子发病时的情况是什么样的。但无论描述多生动,医生仍不能精确想像发病的情况,所有很难明确诊断。

但如果家长用手机进行录像或录音,就诊时可以直接播放。这样,有经验的医生可以快速判断可能的病因,比语言描述会更加精准。

「不要夸大病情的严重程度」

医生的诊断主要依据病史、查体及辅助检查,所以家长提供正确的病史至关重要。有些家长心疼孩子或为引起医生重视,无意间夸大病情严重程度,导致医生做不必要的检查。

「先说这次发病的过程」

在叙述病情时,对于急性病,应尽可能从本次发病时说起。千万别从上一次有病开始诉说,结果医生认真听完家长的描述后,家长又说病好了2周,现在又如何如何,浪费了很多时间。

「症状主诉要准确、齐全」

孩子若患了儿科常见疾病,如感冒、气管炎、腹泻等,家长需要准确提供孩子出现症状的时间、有哪些异常表现、严重程度、大小便情况、精神状态等等。要将症状说全,不要等医生开药时,再补充症状,以免不适宜用药。

当医生询问相关问题时,应准确回答。唐浩勋遇到过这种情况,问“孩子有过敏史吗?答“没有”,再问“曾经患过哪些疾病?”,答“孩子有过敏性鼻炎。”这样不准确的回答,会给医生的用药和治疗带来一些隐患。

因此,家长表达的内容尽可能准确、简练。

看病后家长要注意:

「药物用法要记牢」

家长领到药物时,应对照着处方认真阅读。明白药物用法用量后方可离院,千万不要稀里糊涂地让孩子服药。临床上也遇到一些案例,因为家长用药出错而耽误孩子的治疗,非常让人痛心。

「必要时复诊」

孩子服药后,家长需要密切观察,如果服药后1天—2天效果仍欠佳时,应该再复诊。但家长也要注意避免太过频繁来医院看病,因此这样会导致交叉感染的风险增高。

如果您能做好以上几点,就是一位会带孩子看病的家长。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