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孩子的健康,为了孩子的成长,“好习惯”,可得从小开始培养
中国有句古话:养儿以防老。这种观念将子女和父母的关系捆绑的很紧密,父母生了孩子将他们抚养长大,所以孩子作为回报就要给父母养老。这一方面培养了中国自古以来孝的观念,但同时也产生了三纲五常等不好的理念。
以前的家庭规模总是很大,古代富贵人家多是以大家族的形式住在一起,贫苦人家也是经常出现四世同堂、五世同堂的情况。以前父母希望子女成才是可以给自己老年生活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具体算不上是完全为子女考虑的。

但现在不一样了,时代发生了很大的改变,所以做父母的人的观念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孩子不再是他们生命的延续、不单单只是他们爱情的结晶。
孩子对于他们来说更精确的定义是一个全新的生命体。只是恰好由他们创造了这个生命体,父母和子女的关系是一种很巧妙的缘分。父母养孩子不再着重考虑为自己的那方面,而是更注重孩子自身的发展、注重孩子本来的天性。

陈明和妻子结婚后不久,妻子就怀孕了。虽然两人还不到30岁,但他们都很喜欢孩子,所以非常期待孩子的出生。眨眼的时间,怀胎九月的时间就过去了,妻子诞下了一个可爱的男孩子。
两人等到孩子二岁以后,由于两人平常工作较忙,被迫把孩子送回老家了,交给爷爷奶奶代为照顾,自然他们两人就和孩子聚少离多了。

作为老一辈对于孩子自然都比较宠着,陈明的父母也不例外。等到孩子快6岁的时候,夫妇两人决定把孩子接回来,一方面是孩子要面临上学,其次也不想父母再操心了。
孩子回家后几天,陈明夫妇就发现孩子养成了很多不好的习惯,可把夫妇两人给急坏了,毕竟两人是第一次教孩子,一时也不知该怎么办了。

1、培养孩子爱看书的习惯。
高尔基说: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多看书,就可以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用全局性的眼光来看待这个世界了,你的孩子一定会因为看书而获益匪浅的。
另外,看书可以增长知识量,让孩子对于书籍要广泛涉及。"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在书里获得的知识可以让孩子肚子里有货,以后的人际交往中可以泛泛而谈,不至于尴尬。
最后,读书可以培养他们特别的气质,让他成为一个真正有文化有内涵的人。

2、培养孩子独立自主的习惯。
孩子终究会长大,会离开你们,离开家庭,一个人去到外面独自闯荡,他终究要一个人生活。所以一定要从小就培养他独立的习惯。
一是要能够独立生活,有基本的生活能力;
二是要有独立的思考能力,不能人家说什么他就是说什么,必须要自己独立思考,有自己的想法。
父母们不要总是以孩子年纪太小为借口帮他做很多事,其实孩子真的比你想的要厉害得多。

3、 培养孩子不拖延的习惯。
现在的电子产品发展越来越迅速,各种娱乐活动也越来越丰富,孩子在专注的做一件事情的时候所受到的诱惑也越来越多。
这个时候父母一定要严格的把握好关口,让孩子当日事必须当日做完,现在的事情要立刻做完,只有做完了之后才能去玩儿,让孩子养成不拖延的习惯。

4、 把孩子培养成一个有责任心的人。
孩子的责任心是从小就得培养的。一个人只有有了责任心,才会在集体合作中与人相处更愉快;才能在领导别人的时候让别人更加信服;才能让自己周围的人际关系更为简单。
你现在就把孩子的责任心培养起来,也就是在为他以后的人际关系铺路。另一方面,只有有责任心的人才会勇于承担错误,这样你的孩子也不会走入歧途。

孩子是社会的希望,家长是将孩子培养长大的最为关键的人。在孩子的习惯养成阶段,家长们一定要狠下心来,不要孩子一哭,就心软,严格地帮助他们渡过这些阶段。
"习惯的影响是长久性的,相信你们的孩子会因为好的习惯受益终生的,等他们长大后会对你们说一句:"爸爸妈妈,谢谢你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