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点关注:妊娠期糖尿病的四点小常识

文 / 御道空间
2019-07-25 02:00

妊娠期糖尿病是非常常见的,发病是由于怀孕以后准妈妈的体内激素造成对于胰岛素抵抗,影响血糖不能快速被吸收来维持血糖的正常水平,使既往没有糖尿病的女士在怀孕后得了糖尿病。既往有糖尿病的女士,在怀孕后有可能加重。当然,得了妊娠期糖尿病的准妈妈们不要过于担忧,通过科学有效的干预与管理,积极改变生活模式可以应对妊娠期糖尿病,以减轻其影响与危害。

1.得了妊娠期糖尿病,准妈妈的饮食应该如何控制?

得了妊娠期糖尿病的准妈妈总会左右为难,不吃,担心肚里的宝宝营养缺乏,吃,血糖这么高,对宝宝依然有不好的影响,应该如何解决呢?

医生告诉我们,可以通过饮食来控制血糖。胰岛素抵抗,只要别吃太多,血糖就不会高起来。医生建议妊娠期糖尿病的准妈妈采用少食多餐的分餐制方式,每天可以吃六餐。首先,根据孕妇的孕周,个体情况计算出一天的热卡总量,主食三餐,大约占热卡总量的60%,另外三餐占40%,分段来进食,总的热卡最好比正常人再减少一点,既能保证孕期的营养需要,又能控制妊娠期糖尿病的病情。然后,饭后要进行适当的运动。匀速的散步是非常适合准妈妈的,每次半小时到一个小时,可以减少血糖一个摩尔左右,根据准妈妈的体质情况量力而为。第三方面非常重要,准妈妈要对饮食做记录,并要监测血糖。通过上面三种方法综合运用来控制准妈妈的血糖,减少对胎儿的影响。

2. 妊娠期糖尿病对胎儿发育有哪些影响?

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的血糖增高,主要是在妊娠中后期,这时胚胎已经形成,胎位的组织器官架构已经形成,从严格意义上来说,妊娠期糖尿病不会增加后代畸形和流产的发生率。但是,母体的血糖增高可以通过胎盘导致胎儿体内血糖的增高,刺激胎儿胰岛细胞增生,分泌较多的胰岛素。母体持续进行高血糖的供给,促进胎儿自身对于葡萄糖的利用,导致胎儿体内代谢合成增加,因此糖宝宝的发育表现超出同孕龄的胎儿,在医学上称之为“巨大儿”。巨大儿发生率增高的危害是什么?一方面是生产的难度增加,容易发生艰难产,产伤等一系列问题。另一方面是孕期胎儿在宫内持续受到高血糖的影响,胰岛细胞代偿性分泌较多的胰岛素,

将来孩子发生肥胖、糖尿病的风险要高于没有糖尿病的妈妈所生育的孩子。这也是孕期要及时诊断出妊娠期糖尿病的意义所在,进行有效的管理,减少对糖宝宝成年后远期的疾病风险。

3.妊娠期糖尿病可以自愈吗?

妊娠期糖尿病的病因是由于怀孕引起的,等到产后随着胎盘的娩出,糖代谢会逐渐恢复。

但是,由于得了妊娠期糖尿病,这样的新妈妈属于2型糖尿病的高危患病人群,随着年龄的增加,就要进行一些有效的干预,通过孕期建立的健康的生活模式,来维持体重,尤其在过了哺乳期之后,要加强锻炼,避免不健康的饮食,碳水化合物,蛋白类,脂肪类的食物比例要管理好,既要管理糖代谢同时要关注脂代谢,把体重保持在理想体重范围内,将来发生2型糖尿病的风险与不进行任何干预的人相比,可以下降50%。建议产后六到十二周的时候,新妈妈再去做一次血糖的检查,看是否恢复到了正常水平。

因此妊娠期糖尿病不存在自愈,但是可以通过建立健康的生活模式来减低病的风险。

4.妊娠期糖尿病的孕妇打胰岛素对胎儿有影响吗?

妊娠期糖尿病的孕妇打胰岛素针是安全的,因为胰岛素是大分子物质,同时它也不会透过胎盘代谢,不对胎儿构成危害。母体通过打胰岛素针来控制血糖,血糖下降,间接地起到对胎儿的一种保护作用。

本文内容来自微信公众号:御道空间,编辑:海霞,发布于2019年7月24日。

关注御道空间,分享更多慢病科普文章。

推荐阅读: